【諸病源候論 卷二十七 血病諸候 一、吐血候815】
卷之二十七 血病諸候(凡九論)
一、吐血候
夫吐血者,皆由大虛損及飲酒、勞損所致也。
但肺者,五臟上蓋也,心肝又俱主受於血。
上焦有邪,則傷諸臟,臟傷血下入於胃,胃得血則悶滿氣逆,氣逆故吐血也。
但吐血有三種︰一曰內衄,二曰肺疽,三曰傷胃。
內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從鼻孔出,是近心肺間津出,還流入胃內。
或如豆汁,或如衄血,凝停胃裡,因即滿悶便吐,或去數升乃至一斗是也。
肺疽者,言飲酒之後,毒滿便吐,吐以後有一合二合,或半升一升是也。
傷胃者,是飲食大飽之後,胃內冷,不能消化,則便煩悶,強嘔吐之,所食之物與氣共上沖蹙,因傷損胃口,便吐血,色鮮正赤是也。
凡吐血之後,體恆,KT KT 然,心裡煩躁,悶亂紛紛,顛倒不安。
寸口脈微而弱,血氣俱虛,則吐血。
關上脈微而芤,亦吐血。
脈細沉者生,喘咳上氣,脈數浮大者死。
久不瘥,面色黃黑,無複血氣,時寒時熱,難治也。
《養生方》云︰思慮傷心,心傷則吐衄,發則發焦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