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匯粹 卷二 諸家脈論附 張景岳脈神章34】
治病之法,有當舍症從脈者,有當舍脈從症者。
蓋脈有真假,症有真假,凡見脈症有不相合者,則必有一真一假隱乎其中,故有以陽症見陰脈。
有以陰症見陽脈,有以虛症見實脈,有以實症見虛脈,此陰彼陽,此虛彼實,欲將何從?余嘗熟察之,夫實症脈虛者,必其症為假實;脈實症虛者,必其脈為假實也。
何以見之?如外雖煩熱,而脈見微弱者,必火虛也;腹雖脹滿,而脈見微弱者,必胃虛也。
虛火虛脹,其堪攻乎?此宜從脈之虛,不宜從症之實也。
其有本無煩熱,而脈見洪數者,非火邪也;本無脹滯,而脈見弦強者,非內實也。
無熱無脹,其堪瀉乎?此宜從症之虛,不宜從脈之實也。
蓋實有假而虛無假,假實者病多變幻,此其所以有假也;虛者虧損既露,此其所以無假也。
故凡脈症不合者,中必有奸,必先察其虛以求其根本,不易之要法也。
然真實假虛,非曰必無。
如寒邪內傷,或食停氣滯,心腹急痛,以致脈過沉伏,或促或結,此邪閉經絡而然,脈雖若虛,而必有痛脹等症可據,是誠假虛之脈,本非虛也。
又若四肢厥逆,或惡風怯寒,而脈見滑數,以熱極生寒,外雖若虛,而內有煩熱便結等証可據者,是誠假虛之病,本非虛也。
又若是實脈而無是實症,即假實脈;有是實症而無是實脈,即假實証。
知假知真,即知所從舍矣。
又有從脈從症之法,以病之輕重為期,如病本輕淺,別無危候,可因現下以治其標,若病關臟氣,稍見疑難,必須詳辨虛實,憑依下藥,方為切當。
所以輕者從症,十惟一二;重者從脈,十嘗八九。
故雖脈有真假,實由人見之不真耳,脈何嘗假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