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匯粹 卷二 脈要集 病主脈26】
脈虛氣虛尺虛,是謂重虛。
氣虛者,言無常也。
尺虛者,行步 然。
脈虛者,不象陰也。
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
氣虛,語言輕微。
尺虛,筋脈無力。
脈虛亡血可知,故云不象陰也,滑則血未亡,故生。
寒氣暴上,脈滿而實,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
脈滿而實,傷寒之脈,尺寸俱緊也,逆,澀也。
滑則陰血不虧。
陰虛則澀,不任大寒也。
脈浮而澀,澀而身有熱者死。
澀為無血,浮而身熱,為邪盛,為孤陽。
不必問四時,死。
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手足溫則生,寒則死。
乳子中風熱,喘而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乳子,嬰孩也。
病熱而脈懸小,陽証得陰脈,為大禁。
乳子為純陽,故手足溫者生。
脈實大而緩,為有胃氣,故生。
腸 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 下白沫,脈沉則生,脈浮則死,腸 下膿血,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腸 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則生,懸澀者死,以臟期之。
腸 便血,赤痢也。
身熱則血敗,而孤陽獨存,故死。
寒則營氣未絕。
故生。
白沫,白痢。
沉則陰氣無傷,浮則無陰而虛陽上泛,此死生之判也。
膿血,赤白痢也。
懸絕,搏而無胃氣也。
滑為陰血,大為陽氣,氣血得存,故生。
懸澀,異常澀也。
腸 之久,大腸之氣將絕,故自顯其真脈。
以臟期之,則丙、丁、午、未,其期也。
癲疾脈搏大滑,久自己;脈小堅急,死不治。
癲疾之脈,虛則可治,實則死。
搏,過於有力也,此為肝實。
大為氣有餘,滑為血有餘,故久自己。
若脈來小而堅急,則肝之真臟脈也,絕無胃氣,故死不治。
虛則邪氣微,實則邪氣盛,故虛可治。
消癉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消癉,消中而熱,善飲善食也。
脈實大,真氣未漓。
脈懸小堅,則胃氣已竭,病久則死。
病溫,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陰陽交,死。
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
其得汗而脈靜者,生。
熱病脈尚躁疾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脈躁疾得汗靜者,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