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是鈾裂變反應堆嗎?】
作者: 李龍臣
主流理論認為,地球的內核是部分結晶的鐵鎳固體球,外核是液態鐵、鎳和硫、氧或 元素。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地球物理學家馬文‧赫恩登提出一種新的理論,認為地球的內核是一座直徑8千米的鈾核裂變反應堆,反應堆由鈾裂變的副產品固態化鎳包圍著。
鈾反應堆理論可以解釋許多謎題,如地球磁場的強度為什麼周期性地增強和減弱?
地磁極為什麼平均20萬年倒轉一次?
這個理論認為,鈾裂變的副產品化鎳吸收中子,這就會減慢核裂變的速度,甚至使裂變反應停止,磁場因而減弱和消失。
但化鎳比鈾-鐶混化物輕,會慢慢地浮起,在鈾反應堆外形成殼層。
當部分殼層繼續上升脫離反應堆後,鈾裂變再次發生,其強度會增大,因而使地磁增強。
在磁場強度的周期性變化中,使磁場方向發生倒轉是可能的。
這個理論認為,鈾是在地球形成初期氧氣不足時下沉到地核的。
大約有64%的鈾聚集到了地核。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