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下) 瘰候 (第三十七)2567】
小兒瘰癧,是臟腑久伏積熱,而頸項筋宛之中及項下有核如梅李初生,漸次而多,謂之瘰。
瘰癧者,結核是也。
或在耳後,或在耳前,或在耳下,連及頤項,或在頸下連缺盆,皆謂瘰。
或胸前及胸側,或在兩脅,是為馬刀瘡,手足少陽經主之。
散 湯小兒結核成,先用此方。
連翹 桔梗梢 甘草梢 貝母 天花粉 黃耆 大黃 玄參 青皮 赤芍藥(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燈芯二十根,煎六分,食後臨晚臥服。
槲皮散小兒瘰癧痛,以此洗之。
槲皮(去粗皮,此木在處有之,即包益槲葉木是也) 不拘多少,切碎水煎,溫湯頻洗。
白芨散 治瘰癧已潰,膿汁出不乾。
白芨 貝母(各半兩)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先以槲皮散洗過,後用清油調敷。
其餘瘰癧治法與大人大同,惟在量其大小虛實加減耳。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