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中) 泄瀉門 (第五)2533】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28 09:39
標題: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中) 泄瀉門 (第五)2533】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中) 泄瀉門 (第五)2533

 

 

泄瀉乃脾胃顓病,凡飲食寒熱,三者不調,此為內因,必致泄瀉。

 

又經所論︰春傷風,夏飧泄,夏傷暑,秋傷濕,皆為外因,亦致泄瀉。

 

醫者當於各類求之,毋徒用一止瀉之方而雲概可施治,此則誤兒豈淺雲耳。

 

若不治本,則瀉皆暫止而復瀉,耽誤既久,脾胃益虛,變生他証,良醫莫救。

 

脈弦者,食積瀉;脈微小,虛寒瀉。

 

小兒泄瀉,微緩者生,洪大急數者危。

 

初生及未滿三歲看虎口脈紋。

 

小兒泄瀉証非一端,有冷瀉,有熱瀉,有傷食瀉,有風瀉,有驚瀉,當詳辨其証而治之。

 

冷瀉者,脾胃受冷,肚痛,穀不化,小便清,大便黃白或如糟粕,手足厥冷,當服理中湯、益黃散、人參藿香等散。

 

熱瀉者,大便黃赤,小便赤少,口渴煩躁。

 

醫者不明,但用豆蔻、訶子等服之,如水澆石,用錢氏白朮散去木香、五苓散去桂服之。

 

熱甚者,四逆散、黃連丸、調中湯去大黃加黃連、枳殼治之,如挾熱而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嘔加半夏。

 

又挾熱瀉痢而小便閉澀赤甚者,加減四順清涼飲服之。

 

傷食瀉者,由乳食過飽,坐臥風冷之所,傷食油膩之物遂成食瀉,宜先服紫霜丸,取下其積,不可便補。

 

經云︰食瀉重,當取疳。

 

虛用補虛進食丸、感應丸、紫霜丸。

 

量虛實先取其積盡,次以加減益黃散、異功散、四君子湯調理之。

 

驚瀉者,由慢驚病後,或吐胃虛,或氣弱因驚,眼白如淡墨,大便青黃,此瀉宜至聖保命丹、鉤藤飲主之。

 

或乳隨糞下,消乳熱,進食丸主之。

 

或微渴,心脾喘燥狂熱,此瀉尤難治,朱砂五苓散主之。

 

冷者,定命飲子,服後與溫驚朱君散、睡驚太乙丹等藥治之。

 

大要散風邪,消積滯,開胃進食,養脾之藥。

 

惟傷食泄瀉者必惡食,發熱,心腹脹痛,下酸臭,先以疏利其食,服消積丸、鶴頂丹微疏導,不可峻取,後消食藥治之。

 

食積泄瀉者,積聚停飲,痞膈中滿,脅肋疼痛,夜熱晝涼,口吐酸水,嘔逆注瀉,脈實者,先利而後補,服消積丸、鶴頂丹,下後服消導藥,虛者先補而後下。

 

傷風泄瀉者,脾臟虛怯也。

 

當初若脾實者,先解風熱,服藿香散。

 

風熱已退,微熱者,參朮散、褐丸子。

 

脾虛者,服醒脾散、實脾散。

 

假令春月間多有傷風、咳嗽、泄瀉者,表裡俱虛,服藿香正氣散,倍加茯苓去皮、白朮、生薑、棗去核同煎。

 

痰嗽發熱微瀉者,服人參羌活散,加半夏曲同煎,後服加味四君子湯、參朮散止瀉治之。

 

夏月傷暑泄瀉者,其証面垢,煩躁作渴,飲水漿,頭熱,嘔吐泄瀉,服丁香丸,定吐紫金核先定吐,後用參朮散。

 

發熱,渴不止者,參朮散加天水散,滾白湯調。

 

秋月痰嗽泄瀉者,六和湯。

 

冬月感寒泄瀉者,助胃膏、益黃散加肉豆蔻、生薑、棗去核煎服。

 

寒極者附子理中湯。

 

吐瀉,脾胃俱虛,欲作慢驚,服烏蠍四君子湯,生薑、棗去核煎服,或實脾散、全蠍觀音散治之。

 

中濕泄瀉者,著冷腸鳴,肚腹痛,手足寒,服理中湯、大養脾丸、藿香正氣散,腹痛加桂、乾薑,伏暑加藿香,寒暑同用。

 

藿香散 治小兒脾胃不調,作瀉青黃黑白,乳食不消,糞中有如雞子清,兼瀉如水,其証腹痛微熱。

 

陳皮 藿香(洗) 枳殼(炒) 濃朴(製)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紫蘇湯調下,或米湯下亦可。

 

如黃白色,木瓜湯下。

 

如瀉止,棗湯下,大能和胃進食。

 

香橘餅 治積瀉、冷瀉、傷食泄瀉。

 

木香 青皮(炒) 陳皮(各二錢半) 濃朴 神曲(炒) 麥芽(炒,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餅,或米湯下。

 

調中散 治傷食瀉。

 

先用紫霜丸取積,然後服此補之。

 

經云︰食瀉重,當取疳。

 

虛用補虛,良醫明妙理,何慮疾難瘳。

 

人參 茯苓 白朮 乾薑 砂仁 木香 丁香 甘草(炙) 藿香(洗) 香附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薑、棗煎湯。

 

肚腹痛白湯下,大小以意加減服。

 

錢氏白朮散 治泄瀉並吐瀉,止渴。

 

人參 茯苓 白朮 藿香 乾薑(炮,各三錢) 甘草(炙一錢) 木香(五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同煎。

 

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泄瀉不止及大病後以此養胃。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白扁豆 山藥 砂仁 蓮肉 薏苡仁 桔梗(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分,棗湯、米湯下。

 

六神湯 治脾虛吐瀉,不進飲食。

 

黃耆(炙) 扁豆(炒) 人參 白朮 茯苓 粉草(炙,各等分) 加藿香亦可上銼,每服二錢,薑、棗煎,或作末,薑棗湯調服。

 

胃苓湯 治泄瀉,脾胃不和,傷食瀉。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濃朴 陳皮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燈芯、陳米煎湯調服。

 

人參安胃散出東垣方,治暑熱傷乳,損其脾胃,吐瀉久,恐成慢風。

 

人參(二錢) 黃耆(四錢)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一錢) 芍藥(二錢) 茯苓 陳皮 黃連(各二錢) 上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食前溫服。

 

全蠍觀音散 治吐瀉,截風定志,恐變成慢驚。

 

黃 (炙) 人參(各二錢半) 木香 甘草(炙) 蓮肉(去心) 扁豆(一錢) 茯苓白芷 全蠍 羌活(各一錢) 防風 天麻(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服或煎服亦可。

 

朱君散 治虛弱,驚悸,吐瀉後有此証並糞青者,宜服四君子湯加辰砂、麝香末,用燈芯鉤藤湯調下。

 

豆蔻餅(方見痘疹門。)

 

益黃散(方見吐門。)

 

消食丸(方見脾胃。)

 

黃芩湯(方見痢門。)

 

定命散(方見驚門。)

 

紫霜丸(方見變蒸。)

 

` 至聖丸(方見胎門。)

 

生薑瀉心湯(方見痢門。)

 

調中湯(方見痢門。)

 

理中湯(方見吐瀉。)

 

以上十方皆治吐,泄瀉,可對証用。

 

丁香 蓮肉(去心) 枇杷葉(各等分。

 

薑汁塗炙熟)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益胃散快膈益脾,止嘔進食。

 

木香 丁香 藿香(洗) 陳皮 砂仁 白豆蔻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生薑、棗湯下。

 

茯苓半夏湯 治諸嘔噦,心下堅痞,膈間有水痰眩悸。

 

半夏(製,兩半) 茯苓(三兩)上為咀,每服三錢,薑三片煎。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