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古今醫統大全 外科理例 外科附方2301】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28 08:12
標題: 【古今醫統大全 外科理例 外科附方2301】

古今醫統大全 外科理例 外科附方2301

 

 

青龍湯 治肺受寒邪,咳嗽而喘。

 

乾薑(炮) 細辛 麻黃 肉桂(各二兩) 半夏(製,二兩半) 芍藥 甘草(炙,各二兩)五味子(二兩,炒,搗碎) 上咀,每服半兩,水盞半,薑三片,煎七分,食後服。

 

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喘咳肺癰,胸膈脹悶,身面浮腫,鼻塞聲重。

 

葶藶(微炒,研末)每服三錢,水盞半,棗二枚,煎一盞,去棗入藥,煎至七分,食後服。

 

升麻湯 治肺癰,胸乳間皆痛,唾痰腥臭。

 

升麻 桔梗 薏苡仁 地榆 黃芩 赤芍藥 生甘草 牡丹皮(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參蘇飲 治感風咳嗽,吐唾稠粘,或發熱頭疼,目不清,胸膈不利。

 

木香 紫蘇葉 葛根 前胡 半夏(製) 人參 茯苓(各七分) 枳殼 桔梗 甘草陳皮(去白,各五分) 上水二盞,薑一片、蔥一莖,煎八分,食遠服。

 

桔梗湯 治咳,胸膈引痛,兩腳腫,咽乾煩渴,時出濁涕腥臭。

 

桔梗 貝母 當歸(酒洗) 栝蔞仁 枳殼 薏苡仁 桑白皮(炒) 甘草節 防己(各一錢)黃 百合(蒸。

 

各錢半) 五味子(炒,搗) 甜葶藶(炒) 地骨皮 知母(炒) 杏仁(各五分) 上水盞半,薑三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咳甚,加百藥煎。

 

熱加黃芩。

 

大便秘,加煨大黃少許。

 

小便澀,加木通、車前子。

 

煩躁加白茅根。

 

咳而痛甚,加人參、白芷。

 

排膿散 治肺癰,吐膿後服此,排膿補肺。

 

黃 白芷 五味子(搗炒) 人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蜜湯調下。

 

四順散 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貝母 紫菀茸 桔梗(各錢半) 甘草(六分)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

 

咳嗽加杏仁。

 

亦可為末,白湯調服。

 

葶藶散 治過食煎爆,過飲酒漿,致肺喘不臥,及肺癰,濁唾腥臭。

 

甜葶藶 桔梗 栝蔞仁 川椒 薏苡仁 桑白皮 葛根(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水盞半,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鐘乳粉散 治肺虛久咳,皮毛枯槁,唾血腥臭,或喘不已。

 

鐘乳粉( 煉熟,研極細) 桑白皮(蜜炙) 麥門冬 紫蘇(各五分)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六分,食後服。

 

紫菀茸湯 治食炙爆傷肺,咳嗽吐痰,唾血喘急,胸膈痛不得臥。

 

紫菀茸 犀角(鎊) 甘草(炙) 人參(各五分) 款冬花 桑白皮 百合(蒸焙)杏仁(炮去皮尖) 阿膠(蛤粉炒成珠) 貝母 半夏(製) 蒲黃(炒,各一錢) 上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入犀角末調,食後服。

 

人參五味子湯 治勞復咳膿或咳血,寒熱往來,盜汗羸瘦。

 

一切虛損並治。

 

人參 五味子(微炒) 前胡 桔梗 白朮 茯苓 陳皮(去白) 甘草(炙) 熟地黃(酒洗浸)當歸(酒洗,各一錢) 地骨皮 黃耆 桑白皮(炒) 枳殼 柴胡(各七分) 上水盞半,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寧肺湯 治榮衛俱虛,發熱自汗,或喘急,咳嗽唾膿。

 

人參 當歸 白朮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五味子(炒,搗) 麥門冬 桑白皮 炙甘草白茯苓 阿膠(蛤粉炒) 上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知母茯苓湯 治肺痿,喘咳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茯苓 黃芩(炒,各一錢) 炙甘草 知母(炒) 人參 五味子(炒,搗) 桔梗 薄荷半夏(製) 柴胡 白朮 麥門冬 款冬花(各七分) 川芎 阿膠(炒,各一錢) 上水二盞,薑三片,煎一盞,食後服。

 

人參養肺湯 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後熱並身颯者。

 

人參 五味子 貝母 柴胡(各四分) 桔梗 茯苓 杏仁 桑白皮(炒) 枳實 阿膠(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水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梔子仁湯 治肺痿發熱,潮熱煩躁,面赤咽痛。

 

梔子仁 赤芍藥 大青葉 知母(炒,各七分) 黃芩 石膏 杏仁(去皮尖炒) 升麻柴胡(各一錢) 甘草(五分) 豆豉(一百粒)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加味理中湯 治肺胃俱寒,發熱不已。

 

炙甘草 半夏(製) 茯苓 乾薑 白朮(炒) 橘紅 細辛 人參 五味子(炒搗,各五分) 上水盞半煎七分,食遠服。

 

大黃湯 治腸癰,小腸堅腫如掌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 赤微腫,小便頻數,汗出憎寒,其脈遲緊,未成膿宜服。

 

大黃 朴硝 牡丹皮 栝蔞仁(研) 桃仁(去皮尖,各一錢) 水二盞煎八分,食煎或空心溫服。

 

牡丹皮散散治腸癰,腹濡而痛,時時下膿。

 

牡丹皮 白茯苓 薏苡仁 人參 天麻 黃耆 桃仁 白芷 當歸(酒洗) 川芎(各一錢)官桂 炙甘草(各五分) 木香(二分半) 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梅仁湯 治腸風癰隱痛,大痛秘澀。

 

梅仁(九個,去皮尖) 牡丹皮 大黃 芒硝(各一錢) 犀角(末,一錢,煎藥熟加入)冬瓜仁(研,二錢) 水二盞煎八分,入犀角,空心服。

 

薏苡仁湯 治腸癰,腹中 痛,或腹脹滿不食,小便澀。

 

婦人產後多有此病,縱非膿,服之亦妙。

 

薏苡仁 栝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上水二盞煎八分,空心服。

 

排膿散 治腸癰,小腹痛,脈滑數,或裡急後重,時便下膿。

 

黃 當歸 金銀花 白芷 穿山甲(蛤粉炒) 防風 連翹 栝蔞仁(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服。

 

或為末,服三錢,食後蜜湯調下。

 

射干連翹湯 治瘰癧,寒熱往來。

 

(方見本門。)

 

薄荷湯 治寒熱瘰癧。

 

此藥久服,毒自小便出,未成者自消。

 

薄荷 皂角(去皮弦) 三棱 連翹 何首烏(米泔浸) 蔓荊子(各一錢) 荊芥穗(一兩)豆豉末(二兩半) 上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後白湯下,日二服。

 

益氣養榮湯 治抑鬱,或勞傷氣血,或四肢腫痛,或頸項腫硬,或赤或痛,或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

 

人參 茯苓 陳皮 貝母 香附 當歸(酒洗) 川芎 黃耆 熟地黃(酒洗) 芍藥(炒,各一錢) 炙甘草 桔梗(五分) 白朮(炒二錢) 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胸膈痞滿,加枳實、香附(各一錢),人參、熟地黃(各八分)飲食不甘,暫加濃朴、枳實。

 

痰多,加橘紅、半夏。

 

往來寒熱,加柴胡、黃芩。

 

膿潰作渴,加參、耆、歸、朮。

 

痰多或清,加當歸、川芎。

 

脅下痛或痞,加青皮、木香。

 

肌肉生遲,加白斂、官桂。

 

口乾加麥門冬、五味子。

 

渴不止,加知母炒赤小豆。

 

膿不止,加參、耆、當歸。

 

針頭散 治一切頑瘡。

 

瘀肉不盡及 根不化,瘡口不合宜此腐之。

 

赤石脂(半兩) 白丁香 沉香(各二錢) 黃丹(一錢) 人言(一錢) 輕粉 麝香(各五分)蜈蚣(一條,炙)上末,搽瘀肉上,其肉自化。

 

若瘡口小或痔瘡,用糊和作條,陰乾 之。

 

凡瘡久不合者,內有膿管,須用此藥腐之,兼服托裡之劑。

 

如神散 治瘰癧已潰,瘀肉不去,瘡口不合。

 

松香末(一兩) 白礬(三錢) 上為細末和勻,以香油調搽,濕瘡乾搽亦可。

 

芎歸湯 治便血過多,凡失血多眩暈者。

 

芎 當歸(酒洗,各半兩) 水盞半煎六分,食後服。

 

當歸龍薈丸 治瘰癧腫痛,或脅痛,似有積塊及下疳,便癰,小便澀大便秘,或瘀血凝滯,小腹作痛。

 

當歸(酒洗) 梔子 黃連 青皮 龍膽草(酒洗) 黃芩(各一錢) 大黃(酒炒) 蘆薈青黛 柴胡(各半兩) 木香(二錢半) 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細末,神曲糊丸。

 

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分心氣飲 治七情鬱結,胸膈不利,或脅肋虛脹,噎塞不通,或噫氣吞酸,惡心嘔噦,或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痞。

 

木通 赤芍藥 官桂 半夏(製) 赤茯苓 桑白皮 大腹皮 陳皮(去白) 青皮 炙甘草羌活(各五分) 紫蘇(二錢) 生地黃丸許白云︰一師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自汗。

 

時疫氣大行,醫見寒熱,作傷寒治以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劇。

 

予診三部,無寒邪,但肝脈弦長,上魚際,宜用抑陰之藥,遂用此。

 

秦艽 黃耆 柴胡(各半兩) 赤芍藥 生地黃(一兩,酒蒸,搗膏)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烏梅湯下,日進二服。

 

三品錠子上品 去十八種痔。

 

白礬(二兩) 乳香(三錢半) 沒藥(三錢半) 牛黃(三錢) 白砒(一兩零五分)中品 去五痔、五漏,及翻花瘤、氣飲。

 

白礬(二兩) 白砒(一兩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三錢)下品 治瘰癧、氣核、疔瘡、發背、腦疽,謂之惡証。

 

白礬(二兩) 白砒(一兩半) 乳香 沒藥(各二錢半) 牛黃(二分)先將砒末入紫泥罐內,次用礬末蓋之,炭火,令煙盡,取出,研極細,糯米糊為錠子如線香,陰乾。

 

瘡內,三四次,年深五次,其根自潰。

 

如瘡露在外,更用蜜水調搽,乾上亦可。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