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脾胃門 治法1015】
凡治病服藥,必知時禁、經禁、病禁、藥禁。
夫時禁者,必本四時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
大法春宜吐,象萬物之發生,耕耨科斫,使陽氣之鬱者易達也。
夏宜汗,象萬物之浮而有餘也。
秋宜下,象萬物之收成,推陳致新,而使陽氣易收也。
冬周密,象萬物之閉藏,使陽氣不動也。
夫四時陰陽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伐其本,壞其真矣。
又云︰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無冀其勝也。
故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龍;春夏不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黃,不失氣宜。
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
有病則從權,過則更之。
經禁者,足太陽膀胱經為諸陽之首,行於背,表之表。
風寒所傷則宜汗,傳入本則宜利小便,若下之太早,必變証百出,此一禁也。
足陽明胃經行身之前,主腹滿脹大便難,宜下之。
蓋陽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禁發汗利小便,為重損津液,此二禁也。
足少陽膽經行身之側,在太陽陽明之間,病則寒熱往來,口苦胸膈痛,祗宜和解。
且膽者無出無入,又主生發之氣。
下則犯太陽,汗則犯陽明,利小便則使生發之氣反陷入陰中,此三禁也。
三陰非胃實不當下,為三陰無傳本,須胃實得下也。
分經用藥,有所據焉。
病禁者,如陽氣不足陰氣有餘之病,則凡飲食及藥,忌助陰瀉陽。
諸淡食及淡味之藥,瀉升發以助收斂也。
諸苦味皆沉,瀉陽氣之散浮,諸薑、附、官桂辛熱之藥,及濕面酒火料物之類,助火而瀉元氣,生冷硬物損陽氣,皆所當禁也。
如陰火欲衰而退,以三焦元氣未盛,必口淡,如咸物亦所當禁。
藥禁者,如胃氣不行,內亡津液而乾涸,求渴飲以自救,非渴也,乃口乾也;非溫勝也,乃血病也,當以辛酸益之,而淡滲五苓之類,則所當禁也。
汗多,禁利小便;小便多,禁發汗;咽痛,禁發汗利小便。
若大便快利,不得更利;大便秘澀,以當歸、桃仁、麻子仁、郁李仁、皂角仁和血潤腸。
如燥者,則所當禁者。
吐多,不得復吐,如吐而大便虛軟者,此上氣壅滯,以薑、橘之屬宣之。
吐而大便不通,則利大便,上藥則所當禁也。
諸病惡瘡及小兒斑後大便實者,亦當下之,而薑橘之類則所當禁也。
又如脈弦而服平胃散,脈緩而服黃耆建中湯,乃實實虛虛,皆所當禁也。
人稟天之濕化而生胃也。
胃之與濕,其名雖二,其實一也。
濕能滋養於胃,胃濕有餘亦當瀉濕之太過也。
胃之不足,惟濕物能滋養。
仲景云︰胃勝思湯餅,而胃虛思湯餅者,往往增劇。
濕能助火,火旺鬱而不通,主大熱。
初病火旺,不可食以助火也。
察其時,辨其脈,審其病而後用藥,四者不失其宜則善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