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燥証門 病機敘論960】
燥乃二陽陽明燥金肺與大腸之氣之為病也。
夫金為陰之主,為水之源,因受火熱,則為燥氣之化。
寒水生化之源竭絕於上,而不能下滋腎水,灌溉周身,充榮血脈,則內外燥氣之化而為病,皆由此也。
有因火病克伐太過,有因吐利而亡津液,或預防養生誤食金石,或房勞致虛,補塞燥劑;有食味過濃,辛熱太多,醇酒炙肉,皆助火而損真陰。
日漸煎熬,血液衰耗,使燥熱轉深而燥病偏作。
在外則皮膚皴揭,在上則咽鼻焦乾,在中則水液衰少而煩躁,在下則腸胃枯澀,津不潤而便難,在手足則為痿弱無力,在脈則澀而微,此皆陰血為火熱所傷,而腎水失生化之源也。
劉河間分大便秘結或消渴之類為燥病之裡証;身熱、皮膚燥澀乾疥、爪枯之類為燥病之表証。
而於陽結、陰結、氣盛、血少、痰鬱、風熱可得而悉。
大法︰身表熱為燥在表,渴飲水為熱在裡。
肝氣自甚則風勝,加之燥熱則病。
筋脈勁強緊急而口噤也。
燥熱太甚而脾胃乾涸,則成消渴。
(詳見本方。)
風、熱、燥並,鬱甚於裡,故煩滿而或秘結。
(詳見秘結門。)
風、熱、燥甚,而筋緩不收,為痿痺。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