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刪補名醫方論 卷八 吳茱萸湯 15】
治厥陰病,乾嘔吐涎沫,頭痛者。
少陰證,吐痢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
陽明食穀欲嘔者。
吳茱萸 一升 人參 三兩 生薑 六兩 大棗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集註〕:
羅謙甫曰:仲景救陽諸法,於少陰四逆湯必用薑附;通脈四逆湯倍加乾薑,其附子生用;附子湯又加生附至二枚。
所以然者,或壯微陽使之外達,或招飛陽使之內返,此皆少陰真陽失所,故以回陽為亟也。
至其治厥陰,則易以吳茱萸,而併去前湯諸藥,獨用人參、薑、棗者,蓋人身厥陰肝木雖為兩陰交盡,而一陽之真氣實起其中,此之生氣一虛,則三陰濁氣直逼中上,不惟本經諸證悉具,將陽明之健運失職,以至少陰之真陽浮露而吐痢,厥逆,煩躁欲死,食穀欲嘔,種種叢生矣。
吳茱萸得東方震氣,辛苦大熱,能達木鬱,直入厥陰,降其盛陰之濁氣,使陰翳全消,用以為君。
人參秉沖和之氣,甘溫大補,能接天真,挽回性命,升其垂絕之生氣,令陽光普照,用以為臣。
佐薑、棗和胃而行四末。
斯則震坤合德,木土不害,一陽之妙用成,而三焦之間無非生生之氣矣,諸證有不退者乎?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