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刪補名醫方論 卷八 真武湯 13】
治少陰水氣為患,腹痛下痢,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嘔,或小便利而下痢者,用此加減。
白朮 二兩 茯苓 二兩 白芍 二兩 大附子 炮,一枚 生薑 切,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1)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
(2)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3)若下痢,去芍藥加乾薑二兩。
(4)若嘔,去附子加生薑,足成半斤。
〔註〕:
小青龍湯治表不解有水氣,中外皆寒實之病也。
真武湯治表已解有水氣,中外皆寒虛之病也。
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湯者,藉以鎮水之義也。
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腎也,腎為胃關,聚水而從其類,倘腎中無陽,則脾之樞機雖運,而腎之關門不開,水即欲行,以無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證也。
用附子之辛熱,壯腎之元陽,則水有所主矣。
白朮之苦燥建立中土,則水有所製矣。
生薑之辛散,佐附子以補陽,於主水中寓散水之意。
茯苓之淡滲,佐白朮以健土,於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
而尤妙在芍藥之酸收,仲景之旨微矣。
蓋人之身陽根於陰,若徒以辛熱補陽,不稍佐以酸收之品,恐真陽飛越矣。
用芍藥者,是亟收陽氣歸根於陰也。
於此推之,則可知誤服青龍致發汗亡陽者,所以於補陽藥中必需芍藥也。
然下利減芍藥者,以其陽不外散也;加乾薑者,以其溫中勝寒也。
水寒傷肺則咳,加細辛,乾薑者,散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氣也。
小便利者,去茯苓,以其雖寒而水不能停也。
嘔者,去附子倍生薑,以其病非下焦,水停於胃也,所以不須溫腎以行水,只當溫胃以散水,且生薑功能止嘔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