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切要-幼科預宜修製應用諸方】
幼科預宜修製應用諸方
消風丸 凡疏通腠理,清解表邪,啟發皮毛,流利經絡,病之初起用之。
蘇荷 羌活 獨活 防風 天麻 荊芥 川芎 南星 細辛(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重一錢一顆,每服一丸,薄荷湯化開服,熱重竹葉湯化服,水疊成丸尤良。
金粟丹 凡開關通竅,下氣利痰,醒昏定痙,一切危急者用之。
九製膽南星(二兩) 天麻(一兩) 白附(一兩) 全蠍(一兩,去頭足,酒炙晒乾) 乳香(一兩) 赭石(一兩,火 、醋淬七次) 僵蟲(一兩) 赤金箔(五十張) 麝香(二分) 桃花片(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薑湯化開服之。
此方比抱龍、金液、保命、至寶、定命等方功強十倍。
惟有虛寒之痰,無根之氣,絕脫之症,切不可用。
沆瀣丹 治小兒一切胎熱胎黃、面赤目閉、鵝口瘡、重舌、喉閉、乳蛾、渾身壯熱、小便赤、大便閉結、麻疹、 瘰、游風、癬疥、流丹、癮疹、痰食、風熱、 腮、面腫、十種火丹、諸般風搐、及大人頭面三焦風熱等症。
川芎(酒炒) 黃柏(酒炒) 黃芩(酒炒) 大黃(酒炒,各九錢) 牽牛 蘇荷 滑石 連翹 檳榔 荊芥 赤芍 枳殼(各六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小,兒服一二丸,茶湯送下,乳母忌膩煎炒熱物,大人一切風熱,可服三五十丸,惟有虛寒面赤唇白水瀉,陰症畏寒,喜熱物者,切勿服此。
三仙丹 治小兒縱口,食物過多,有形之物,填塞腸胃;不能轉運傳達,脾氣抑鬱,所以發熱不退,眼閉難開,人事昏沉,四肢癱軟,儼若虛極之象。
古人謂大實如羸狀,即此是也。
昧者以為虛証而峻補之,或疑為驚風而鎮墜之,百無一救。
速以此丸同沆瀣丹同服,待其下後人事即清。
余救治既多,剖心以苦,如痢疾誤用澀藥,閉其濕熱,比食物有形之塞,始有甚焉。
速宜下之,不下必死。
五靈脂(二兩) 廣木香(五錢) 巴豆仁(四十粒) 將嫩皮紙包巴豆仁,水濕入慢火中煨熟,取另以綿紙包之,緩緩捶之去油,其紙濕,另換,以成白霜為度。
一法︰研細,置新瓦晒之,換瓦三次,其油亦淨。
將前藥同研細末,醋麵糊丸,如綠豆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五七九丸。
量小兒加減,合沆瀣丹一二丸同研,茶清調下,待其下後病愈,此起死回生之藥,勿以常方視之。
無積氣虛者,切勿服之。
瀉青丸 凡退熱平肝,清表裡,定痙搐,解煩躁熱,表裡兩急者用。
方見驚風門。
理中丸 凡脾虛中寒,面青腹痛,寒嘔寒瀉,四肢厥冷,一切裡寒者用。
方見傷暑門,加增分兩,炒研煉蜜為丸。
逐寒蕩驚湯 凡小兒慢驚,腹痛,厥冷嘔吐,一切裡寒,皆可用。
惟火証唇紅舌燥,喜飲冷水者,切勿服此。
方見驚風門。
寸金丹 治小兒食滯感冒,無不應驗,價廉而功大也。
方見傷食門。
外用鉤藤一兩,蘇荷一兩,煎濃去渣,作酒水丸,重五分,薑湯下。
神應丸 治小兒脾虛嘔瀉等症。
藿香 砂仁(炒) 茯苓 赤苓 炙草 粉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老米糊為丸。
和中丸 治小兒脾虛,吐瀉傷食,腹痛痰嗽等症。
焦朮(二兩) 扁豆(炒) 茯苓 砂仁 半夏(各一兩) 枳殼 神曲 麥芽(炒) 香附 條參 廣皮 蟲谷(各一兩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
以上十方,皆立預為修製,以便備用。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