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 卷四疝氣証治】
經曰︰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
又曰︰病在小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
故疝氣者,寒邪結聚而成也。
內則臍腹絞痛,外則卵丸腫大,專屬肝經,與腎無涉。
蓋肝主怒,小兒性急,多叫哭而得之者,此氣動於內,謂之氣疝。
應行氣開鬱,初宜柴苓湯升散之,次宜加減二陳湯,或木香內消丸。
如因久坐濕地得之者,此冷氣入腹,謂之寒疝,宜溫中散寒,加減當歸散、茱萸內消丸。
有腫而不痛,由中濕所致;卵雖腫而無熱,複不痛,宜行濕消腫,加減守病丸。
小兒素有疝氣,或一年半年發者,發則有形,外連睪丸,內貫小腹,腫硬一條,如小杵,約長五六寸,大小便不通。
宜當歸木香湯。
小兒木腎,腫大不痛,連年不消者,不早治便為終身痼疾。
宜茱萸內消丸,加牽牛子半生半炒,取頭末用,更灸臍旁章門穴,大效。
取穴法︰以本兒手掌第五指本節橫紋,對臍中心,其中指頭盡處是穴。
小兒濕地上坐,或有蚯蚓吹其卵,腫大而垂者,以鹽湯浸洗之,蓋鹽能殺蚯蚓毒也;或以蒼朮煎湯,加鹽少許,洗之效。
小兒陰囊生瘡 爛者,謂之脫囊。
用紫蘇葉研末敷之,以荷葉包之,或用生荷葉火烘令軟包之。
雖囊丸露出,亦可治也。
小兒外腎臊臭,時複濕癢,柴胡龍膽湯,癢甚不可止者,胡椒煎湯洗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