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 下卷 應下諸証63】
舌白苔漸變黃苔邪在膜原,舌上白苔;邪在胃家,舌上黃苔。
苔老變為沉香色也。
白苔未可下,黃苔宜下。
舌黑苔邪毒在胃,熏騰於上,而生黑苔。
有黃苔老而變焦色者,有津液潤澤作軟黑苔者,有舌上乾燥作硬黑苔者,下後二三日,黑皮自脫。
又有一種舌俱黑而無苔,此經氣,非下証也,妊娠多見此,陰証亦有此,並非下証。
下後裡証去,舌尚黑者,苔皮未脫也,不可再下,務在有下証方可下。
舌上無苔,況無下証,誤下舌反見離離,黑色者危,急當補之。
舌芒刺熱傷津液,此疫毒之最重者,急當下。
老人微疫無下証,舌上乾燥易生苔刺,用生脈散,生津潤燥,芒刺自去。
舌裂日久失下,血液枯極,多有此証。
又熱結旁流,日久不治,在下則津液消亡,在上則邪火毒熾,亦有此証,急下之,裂自滿。
舌短、舌硬、舌卷皆邪氣勝,真氣虧,急下之,邪毒去,真氣回,舌自舒。
白砂苔舌上白苔,干硬如砂皮,一名水晶苔,乃自白苔之時,津液乾燥,邪雖入胃,不能變黃,宜急下之。
白苔潤澤者,邪在膜原也,邪微苔亦微,邪氣盛,苔如積粉,滿布其舌,未可下,久而苔色不變,別有下証,服三消飲,次早舌即變黃。
唇燥裂、唇焦色、唇口皮起、口臭、鼻孔如煙煤胃家熱,多有此証,固當下。
唇口皮起,仍用別証互較。
鼻孔煤黑,疫毒在胃,下之無辭。
更有下証者,宜下之,下後邪去胃和渴自減。
若服花粉、門冬、知母,冀其生津止渴殊謬。
若大汗脈長洪而渴,未可下,宜白虎湯,汗更出,身涼渴止。
目赤、咽乾、氣噴如火、小便赤黑涓滴作痛、大便極臭、揚手躑足、脈沉而數皆為內熱之極,下之無辭。
潮熱邪在胃有此証,宜下。
然又有不可下者,詳載似裡非裡條下,熱入血室條下,神虛譫語條下。
胃家實,呼吸不利,胸膈痞悶,每欲引氣下行故然。
心下滿、心下 高起如塊、心下痛、腹脹滿、腹痛按之愈痛、心下脹痛以上皆胃家邪實,內結氣閉,宜下之,氣通則已。
頭脹痛胃家實,氣不下降,下之頭痛立止,若初起頭痛,別無下証,未可下。
小便閉大便不通,氣結不舒,大便行,小便立解,誤服行氣利水藥無益。
大便閉,轉屎氣極臭更有下証,下之無辭,有血液枯竭者,無表裡証,為虛燥,宜蜜煎導及膽導。
大腸膠閉其人平日大便不實,設遇疫邪傳裡,但蒸作極臭,狀如粘膠,至死不結,但愈蒸愈粘,愈粘愈閉,以致胃氣不能下行,疫毒無路而出,不下即死,但得粘膠一去,下証自除而愈。
協熱下利、熱結旁流並宜下。
詳見大便條下。
四逆、脈厥、體厥並屬氣閉,陽氣鬱內,不能四布於外,胃家實也,宜下之,下後反見此証者,為虛脫,宜補。
發狂胃家實,陽氣盛也,宜下之。
有虛煩似狂,有因欲汗作狂,並詳見本條,忌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