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
簡介:為莎草科水性草本植物荸薺的球莖。
異名:烏芋、地栗、馬蹄。
功用:清熱生津,涼血解毒,化痰消積,明目退翳。
主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大便秘結;血熱便血,痔瘡或痢疾便血,婦女崩漏;肺燥、痰熱咳嗽,咽喉不利;痞塊積聚或食積不消;目赤翳障。
成分: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C和荸薺素等。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
入肺、胃經。
用法:生食,絞汁,煎湯,浸酒,或研末。
注意:脾胃虛寒和血虛者不宜。
應用舉例:1.鮮荸薺120克,鮮蘿蔔250克,搗爛,絞汁,加入麥門冬15克,煎湯服。
用於陰虛肺熱,咳嗽痰多。
2.荸薺60克,搗爛取汁液,加入米酒1杯,空腹服。
用於大便下血,亦可用於痢疾和崩漏輕證。
3.荸薺去皮,填入雄豬肚內,用線縫口,放入砂器中煮熟爛,食時不放鹽。
用於水濕停聚,腹滿脹大。
4.荸薺120克,打碎,煎湯代茶頻飲。
用於濕熱黃疽,小便不利。
5.荸薺120克,絞汁冷服。
用於咽喉腫痛。
引用: http://www.pharmnet.com.cn/tcm/slsw/sl/110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