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大麥】
[打印本頁]
作者:
ljx0012無知
時間:
2012-8-12 23:55
標題:
【大麥】
【
大麥
】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注》。
【拼音名】 Dà Mài
【英文名】 Barley
【別名】麰、稞麥、麰麥、牟麥、飯麥、赤膊麥。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穎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rdeum vulgare L.
採收和儲藏:4-5月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
【原形態】大麥 越年生草本。
稈粗壯,光滑無毛,直立,高50-
100
cm。
葉鞘鬆馳抱莖;兩側有較大的葉耳;葉舌膜質,長1-2mm;葉片扁平,長9-20cm,寬6-20mm。
穗狀花序長3-8cm(芒除外),徑約1.5cm小穗稠密,每節著生3枚發育的小穗,小穗通常無柄,長1-1.5cm(除芒外);穎線狀披針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背部無毛,有5脈,頂端延伸成芳,芒長8-15cm,邊棱具細刺,內稃與外稃等長。
穎果腹面有縱溝或內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時與外稃粘著,不易分離,但某些栽培品種容易分離。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我國各地普遍栽培。
資源分佈:我國各地普遍栽培。
【栽培】生物學特性大麥適應性強,分佈很廣,寒冷和溫暖的氣候均能生長。
以疏鬆、肥沃的微鹼性土壤栽培,酸性強的紅壤不宜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
一般於10-11月播種,先播冬性品種和半冬性品種,後播春性品種。
在整好的地上,將處理好的種子無勻撒播,深度以2-3cm為宜,播後蓋土。
田間管理苗期注意勻苗,及時中耕除草和追肥,乾旱結合追肥澆水。
越冬期間,施用堆肥,培土鎮壓。
做好排灌工作。
病蟲害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為害根部, 可用90%敵百蟲500g加水500kg,澆在受害苗附近進行防治。
白粉病,可用波美0.5度石硫合劑噴霧。
【性狀】性狀鑑別果實呈梭形,長8-12mm,直徑1-3mm。表面淡黃色,有1條縱溝。
質硬。
斷麵粉性,白色。
氣無,味微甘。
【藥理作用】大麥含尿囊素,以0.4-4%溶液局部應用,能促進化膿性創傷及頑固性潰瘍癒合。
【性味】甘;涼
【歸經】脾;腎經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寬腸;利水。主腹脹;食滯泄瀉;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研末,外用:炒研調敷或煎水洗。
【注意】朱丹溪:“大麥安裝熟,人多炒食,此物有火,能生熱病。”(引自《綱目》)
【各家論述】
1.《別錄》: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
2.《唐本草》:大麥麵平胃,止渴,消食,療脹。
3.《崔禹錫食經》:主水脹。
4.《本草拾遺》:調中止洩。
5.《綱目》:寬胸下氣,涼血,消積,進食。
6。 《本草衍義》:有人患纏喉風,食不能下,將此大麥麵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膩,容易下嚥,以助胃氣。
【摘錄】《中華本草》(中醫世家)
引用:
http
://www.huaxia.com/hxjk/zhyx/bcyf/
201
0/09/2090819.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