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木賊的功效】
[打印本頁]
作者:
ljx0012無知
時間:
2012-8-12 23:32
標題:
【木賊的功效】
【
木賊的功效
】
藥物名稱
【正名釋名】始載於《嘉祜木草》。
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
本品草幹有節,面糙澀,制木骨者用之,磋搓則光淨,猶云木之賊也,故名。
【拉丁用名】 Equisetum hiemale L.
【別名異名】木賊草《本草經疏》,節節草《植物名實圖考》,銼草《盛京通志》,節骨
草《東北藥植專》,擦草、無心草《山西中藥志》。
【處方用名】木賊、木賊草。
藥物基原
為木賊科多年生常綠草本,高30一60厘米,根莖短、綠色、匍匐、節上長出密集成輪生的黑褐色根。
莖叢生,堅硬,直立不分枝,圓筒形,直徑4—8毫米,節間中空,莖表面有20一30條縱肋棱,每棱有兩列小疣狀突起。
葉退化成鱗片狀,基部合生成筒狀的鞘,鞘長6—10毫米,基部有一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棕褐色細齒狀裂片,裂片披針狀錐形,先端長,銳尖,背部中央有1淺溝,裂片早落,僅在莖先端及幼莖上者不脫落。
孢子囊穗生於莖頂,長圓形,長l一1.5厘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頭,由輪狀排列的六角形盾狀孢子葉構成,沿孢子葉的邊緣生數個孢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同型,圓球形,有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捲繞在孢子上,遇水即彈開,以便繁殖。
孢子囊穗6—8月間抽出。
生於山坡林下陰濕處,河岸濕地,溪邊,喜陰濕的環境,有時也生於雜草地。
分佈於全國各地。
木賊屬植物多有地下橫走的莖,莖節上易萌生新的植株,因此往往成片生長。
這類植物如果侵入農田就會對作物造成危害,而且不易清除。
但木賊屬植物幾乎都可以入藥,有清熱利尿、止血、明目等多種功效,自古就為中醫所用。
此外,木賊等植物還具有一些奇特的功用。
如它們的莖上具有粗糙的縱棱,而且莖內含有豐富的矽質,在民間常被用來打磨木器、金屬,或擦去器皿上的污垢,因此又享有銼草、擦草、磨草等別稱。
尤為可貴的是,木賊類植物多生長在地下水位較淺處,可作為尋找地下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問荊還有奇特的“聚金”本領,生長在金礦附近的問荊,每噸乾物質中含金量可達140克,所以地質工作者可根據問荊的“指示”去尋找金礦。
〖來源〗 為木賊科多年生常綠草本隱花植物木賊的全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50cm以上,根狀莖粗短,黑褐色,橫生地下,節上輪生黑褐色根,地上莖單一或僅於基部分枝,直立,中空有節,圓筒狀,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棱溝20-30條,粗糙,葉退化成鞘筒狀包在節上,基部和頂端部色深,各成黑褐色環,鞘片中央有一淺溝,孢子囊穗6-8月間抽出。
〖產地〗 產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省區,生於山坡濕地或疏林下,全草入藥,夏秋季採收。
〖藥材〗 莖圓柱狀,長40-60cm,直徑0.2-0.7cm,中空,有節。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棱溝20-30條,粗糙,葉鞘成筒狀,基部和頂部各有一黑褐色環,孢子囊穗頂生,橢圓形,有尖頭,無柄,體輕,質脆易折,味甘,味澀。
〖飲片〗 橫切段,長管狀,直徑0.2-0.7cm,長約1cm,有節,外表面有細縱棱。節部有葉鞘筒包裹,每節均可拔脫,切面空心,周邊有多數圓心的小空腔。內壁有灰白色或淺綠色薄膜,嚼之有沙粒感,用手摸表面銼手。
〖性味歸經〗 甘,苦,平。歸肺,肝經。
〖功效作用〗 1.疏散風熱,明目退翳:主治外感風熱之目赤多淚,目生翳膜。
2,止血:用於便血,痔瘡出血。
動植物形態木賊,多年生草本,高50cm以上。
根莖短,黑色,匍匐,節上長出密集成輪生的黑褐色根。
莖叢生,堅硬,直立不分枝,圓筒形,直徑4-8mm,有關節狀節,節間中空,莖表面有20-30條縱肋棱,每棱有兩列小疣狀突起。
葉退化成鱗片狀,基部合生成筒狀的鞘,鞘長6-10mm,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數棕褐色細齒狀裂片,裂片披針狀錐形,先端長,銳尖,背部中央有1淺溝,裂片早落,僅在莖先端及幼莖上者不脫落。
孢子囊穗生於莖頂,長圓形,長1-1.5cm,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頭,由許多輪狀排列的六角形盾狀孢子葉構成,沿孢子葉的邊緣生數個胞子囊,孢子囊大形。
孢子多數,同型,圓球形,有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捲繞在孢子上,遇水即彈開,以便繁殖。孢子囊穗6-8月間抽出。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西南。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下陰濕處、河岸濕地、溪邊。
有時也生於雜草地。
藥用植物栽培
1.生物學特性木賊喜潮濕,生於山坡、河岸濕地,喜直射陽光。
2.栽培技術孢子繁殖:採下孢子後立即播於土壤表面,稍覆土保持濕度。
分莖繁殖:將根莖切成3-6cm長的節段,栽於土壤中,覆土4-5cm,常澆水,很易生根成活。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洗淨,曬乾。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鑑定1.性狀鑑定莖長管狀,平直,長20-60cm,直徑2-6mm,節明顯,節間長2.5-9cm,無分枝。
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縱棱20-30條,棱上有多數細小光亮的疣狀突起,有粗糙感。
節處有鞘狀葉。
鞘筒基部和鞘齒棕黑色,中部淡黃色。
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周邊有多數圓形小空腔。
氣微,味甘、淡、微澀,嚼之有砂粒感。
2.顯微鑑別莖橫切面:類圓形或略扁。
表皮細胞1列,外表面角質化,有疣狀突起,溝內有2列凹陷的氣孔,保衛細胞表面觀呈長半圓形,表面有放射紋理。
表皮內方為皮層厚壁組織,呈楔形伸入皮層薄壁組織中,每棱間有一空腔,內皮層內外2列,外列呈波狀環形,內列呈圓環形,均可見明顯凱氏點。
維管束外韌型,排列在2列內皮層之間,位於外列內皮層的波狀凸起內側,與棱角相對,維管束內側有一束內腔。
內皮層內方為髓薄壁細胞,扁縮,中央為髓腔。
引用:
http
://www.cnkang.com/zyzy/zydq/zyzs/zycs/200911/153801.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