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 心下滿16】
傷寒心下滿,何以明之?
不經下後而滿 者,則有吐下之殊。
若下後心下滿者,又有結胸痞氣之別。
經曰:病患手足厥冷。
脈 乍緊。
邪結在胸中。
心中滿而煩。
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
當須吐之。
又曰:脈浮而大。
心下反硬有熱。
屬臟者攻之。
不令發汗。
屬腑者不令攻之。
茲二者,為不經汗下而 心下滿者,或吐之。
或下之。
看其邪氣之高下。
高者則因而越之。
下者則因而竭之。
要在泄其邪也。
至於陽明病。
雖心下硬滿。
又未可攻。
經曰: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 可攻之。
攻之利遂不止者死。
利止者愈。
是邪氣自表傳裡。
至於心下留結為實者, 則不可下。
乃吐之可也。
若未全為實者,則不可下,故有此戒也。
又邪氣在表。
未應 下而強下之。
邪氣乘虛結於心下。
實者硬滿而痛為結胸。
虛者滿而不痛為虛痞。
經曰: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証具。
而以他藥下之。
柴胡証仍在者,複與柴胡湯。
此雖 己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
卻複發熱。
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 也。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虛痞。
蓋實邪留結,則為硬為痛。
虛邪留滯,則但滿而不硬 痛也。
結胸熱實。
脈沉而緊。
心下痛。
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明其邪實可知矣。
脈浮而緊。
而反下之。
邪反入裡則作痞。
按之自濡。
但氣痞耳。
明其邪虛可知矣。
病 發於陽。
而反下之。
熱入因作結胸。
病發於陰。
而反下之。
因作痞。
表邪未罷。
醫反下 之。
胃中空虛。
客氣動隔。
陽氣內陷。
心中因硬,則為結胸。
須陷胸湯丸攻之可也。
傷 寒中風。
醫反下之。
心下痞硬而滿。
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
而複下之,其痞益甚。
此 非結熱。
但以胃中空虛。
客氣上逆,故使硬也。
須諸瀉心湯散可也。
二者俱是心下 滿硬。
一為虛。
一為實。
凡投湯者大須詳審。
結胸雖為實邪。
眾皆共知。
當用陷胸湯 丸下之。
或脈浮大者,則不可下。
下之則死。
即是猶帶表邪。
未全結實。
下之重虛其 裡。
邪深結則死。
設或結胸形証悉具。
而加之煩躁者,又為不治之疾。
藥之所以能 勝邪者,必待胃氣施布。
藥力始能溫。
汗吐下之。
以逐其邪氣。
邪氣勝。
胃氣絕者,湯 藥縱下胃氣不能施布。
雖神丹其何能為效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