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546】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飲即吐水。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正在心端。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心中大煩,骨節苦痛,目暈惡寒,食則反吐,穀不得前。
〔註〕:
動氣者,築築然氣跳動也。
臍之上下左右,四藏之位也。
四藏之氣,不安其位故動也。
緣素為客邪所據,本藏之氣,已失其守,尚賴中州胃氣為主,即有表邪,不可發汗,恐胃中之氣液兩傷,本藏失養,則所不勝之邪,因而同病也。
動氣在右,肺氣不治,心不恒德,若誤汗之,則心氣愈熱,血脈沸騰,故衄而渴,苦煩也;肺失治節,不能通調水道,故飲即吐水也。
動氣在左,肝氣不治,肺不恒德,若誤汗之,則肝虛失升,故頭眩也;若汗出不止,津液失養筋肉,故惕瞤也。
動氣在上,心氣不治,腎不恒德,若誤汗之,則心氣虛,故腎氣上衝,正在心端也。
動氣在下,腎氣不治,脾不恒德,若誤汗之,腎水虛竭,故骨痛,惡寒無汗,心煩目暈也;脾土過燥,不守常化,故食則反吐,穀不得近也。
〔集註〕:
程知曰:此言動氣不可發汗也。
蓋正氣內虛,藏氣不治,故氣築築然動。
動氣為裏虛,故不可發汗。
程應旄曰:藏氣不安其位,故動。
因素有邪據,本藏之氣,反在依附之間,最易離經,所恃奠定之者,全賴胃氣為之主。
發汗虛其胃氣,則四藏失所養,反被邪攻,各見離經之象,病雖左右上下之不同,要其失於建中之義則一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