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女科方 清帶湯】
治婦女赤白帶下。
生山藥(一兩) 生龍骨(六錢,搗細) 生牡蠣(六錢,搗細)海螵蛸(四錢,去淨甲搗) 茜草(三錢) 單赤帶,加白芍、苦參各二錢;單白帶,加鹿角霜、白朮各三錢。
帶下為衝任之証。
而名謂帶者,蓋以奇經帶脈,原主合同束諸脈,衝任有滑脫之疾,責在帶脈不能約束,故名為帶也。
然其病非僅滑脫也,若滯下然,滑脫之中,實兼有瘀滯。
其所瘀滯者,不外氣血,而實有因寒因熱之不同。
此方用龍骨、牡蠣以固脫,用茜草、海螵蛸以化滯,更用生山藥以滋真陰固元氣。
至臨証時,遇有因寒者,加溫熱之藥, 因熱者,加寒涼之藥,此方中意也。
而愚擬此方,則又別有會心也。
嘗考《神農本草經》龍骨善開瘕,牡蠣善消,是二藥為收澀之品,而兼具開通之力也。
烏魚骨即海螵蛸,茹蘆即茜草,是二藥為開通之品,而實具收澀之力也。
四藥匯集成方,其能開通者,兼能收澀,能收澀者,兼能開通,相助為理,相得益彰。
一婦人,年二十餘,患白帶甚劇,醫治年餘不愈。
後愚診視,脈甚微弱。
自言下焦涼甚,遂用此方,加乾薑六錢,鹿角霜三錢,連服十劑全愈。
又︰一媼年六旬。
患赤、白帶下,而赤帶多於白帶,亦醫治年餘不愈。
診其脈甚洪滑,自言心熱頭昏,時覺眩暈,已半載未起床矣。
遂用此方,加白芍六錢,數劑白帶不見,而赤帶如故,心熱、頭眩暈亦如故。
又加苦參、龍膽草、白頭翁各數錢。
連服七八劑,赤帶亦愈,而諸疾亦遂全愈。
自擬此方以來,用治帶下,愈者不可勝數。
而獨載此兩則者,誠以二証病因,寒熱懸殊。
且年少者用此方,反加大熱之藥,年老者用此方,反加苦寒之藥。
欲臨証者,當知審証用藥,不可拘於年歲之老少也。
按︰白頭翁不但治因熱之帶証甚效也。
剖取其鮮根,以治血淋、溺血與大便下血之因熱而得者甚效,誠良藥也。
是以仲景治厥陰熱痢有白頭翁湯也。
帶証,若服此湯未能除根者,可用此湯送服秘真丹一錢。
帶下似滯下之說,愚向持此論。
後觀西法,亦謂大腸病則流白痢,子宮病則流白帶,其理相同。
法用兒茶、 白礬、石榴皮、沒石子等水洗之。
若此証之劇者,兼用其外治之法亦可。
又︰其內治白帶法,用沒石子一兩搗爛,水一斤半,煎至一斤,每溫服一兩,日三次。
或研細作粉,每服五分,日二次亦可。
又可單以之熬水洗之,或用注射器注射之。
按︰沒石子味苦而澀,苦則能開,澀則能斂,一藥而具此兩長,原與拙擬清帶湯之意相合。
且其收斂之力最勝,凡下焦滑脫之疾,或大便滑瀉、或小便不禁、或男子遺精、或女子崩漏,用之皆效驗。
今之醫者,多忽不知用惜哉。
又東人中將湯,治白帶亦甚效。
玉燭湯下,載有其方,可采用。
若以治赤帶,方中官桂、丁香,宜斟酌少用,苦參宜多用。
赤白二帶,赤者多熱,白者多涼。
而辨其涼熱,又不可盡在赤白也,宜細詢其自覺或涼或熱,參以脈之 或遲或數,有力無力,則涼熱可辨矣。
治法宜用收澀之品,而以化瘀通滯之藥佐之。
清帶湯,証偏熱者,加生杭芍、生地黃;熱甚者,加苦參、黃柏,或兼用防腐之藥,若金銀花、旱三七、鴉膽子仁皆可酌用;証偏涼者,加白朮、鹿角膠;涼甚者,加乾薑、桂附、小茴香。
近閱《杭州醫報》,載有俗傳治白帶便方,用綠豆芽連頭根三斤,洗淨,加水兩大碗,煎透去渣,加生薑汁三兩、黃蔗糖四兩,慢火收膏,每晨開水沖服。
約十二日服一料。
服至兩料必愈。
按︰此方用之數次,頗有效驗。
引用:http://www.jkloha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160:2010-05-25-06-51-20&catid=122:2010-05-25-06-49-40&Itemid=146www.jklohas.org>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