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澈卷之一傷寒-熱症論】
熱症論傷寒熱症煩躁口乾。
耳聾目昏。
唇焦舌赤。
甚則發斑發黃。
譫語狂妄。
皆火為之芩連梔柏大黃之屬。
非正治之藥乎。
然而未可以驟也。
如太陽表未解而脈浮數。
火鬱則宜發之也。
少陽寒熱嘔而口苦。
木鬱則宜達之也。
陽明胃實而熱者。
上鬱則宜奪之也。
惟邪熱已深。
蓄而不解。
脈洪且數。
長而有力。
上焦。
涼膈散。
中焦。
白虎湯。
三焦。
黃連解毒湯。
虛煩。
梔子豆豉湯。
斑毒。
三黃石膏湯。
發黃。
茵陳梔子湯。
導赤散。
皆治火之劑也。
殊不知有虛火實火之分。
上焦虛渴。
生脈散。
中焦血虛發熱。
症類白虎。
當歸補血湯。
下焦真水已竭。
屢清不解。
六味地黃湯。
仲景恐腎水干。
急下以存津液。
何不亟亟滋陰。
尚恐不及。
反用承氣以下之乎。
余每治傷寒發熱不止。
脈來虛數。
大便或行或結。
口燥咽乾。
耳聾目瞀。
胸中覺飢無所脹滿。
即股六味地黃大劑飲之。
無不應手獲效。
真百發百中之神劑也。
若以芩連梔柏。
大苦大寒。
反傷真氣。
趙氏所謂以有形之水。
沃無形之火。
適足以傷生耳。
安見其有濟也。
按清火。
有直折。
從治。
升散。
甘緩。
壯水諸法。
須看其形色脈候虛實。
及進寒涼而彌甚者。
不可不知變計也。
東垣升陽散火。
內經導火歸元。
固有采其微者矣。
涼膈散 大黃 朴硝 甘草 黃芩 山梔 薄荷(各二兩) 連翹(四兩) 各為末。
每服五七錢。
水煎服。
白虎湯 石膏 知母(各三錢) 甘草(五分炙) 粳米(半合) 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等分) 水煎。
梔子豆豉湯肥梔子(四枚) 香豉(五錢) 水二鐘。
煎梔子一鐘。
入豉煎至七分。
去渣服。
三黃石膏湯 黃連 黃芩 大黃 石膏水煎。
茵陳梔子湯 茵陳(三錢) 山梔 大黃(各二錢) 水煎。
導赤散 生地黃 木通 甘草(炙各一錢) 為末。
每服一錢。
竹葉湯調服。
升陽散火湯 升麻 獨活 羌活 防風 柴胡 葛根 人參 甘草 白芍藥水煎。
生脈散 人參(二錢) 麥門冬(一錢半) 五味子(三分杵) 水煎。
當歸補血湯 黃芪(六錢蜜炙) 當歸(四錢) 水煎。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