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病證-血證-鼻衄】
鼻衄 鼻腔出血,稱為鼻衄。
它是血證中最常見的一種。
鼻衄多由火熱迫血妄行所致,其中肺熱、胃熱、肝火為常見。
另有少數病人,可由正氣虧虛,血失統攝引起。
鼻衄可因鼻腔局部疾病及全身疾病而引起。
內科範圍的鼻衄主要見於某些傳染病、發熱性疾病、血液病、風濕熱、高血壓、維生素缺乏症、化學藥品及藥物中毒等引起的鼻出血。
至於鼻腔局部病變引起的鼻衄,一般屬於五官科的範疇。
熱邪犯肺症狀:鼻燥衄血,口乾咽燥,或兼有身熱、咳嗽痰少等症,舌質紅,苔薄,脈數。
治法:清洩肺熱,涼血止血。
方藥:桑菊飲。
方中以桑葉、菊花、薄荷、連翹辛涼輕透,宜散風熱;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氣,利咽止咳;蘆根清熱生津。
可加丹皮、茅根、旱蓮草、側柏葉涼血止血。
肺熱盛而無表證者,去薄荷、桔梗,加黃芩、梔子清洩肺熱;陰傷較甚,口、鼻、咽乾燥顯著者,加玄參、麥冬、生地養陰潤肺。
胃熱熾盛症狀:鼻衄,或兼齒衄,血色鮮紅,口渴欲飲,鼻干,口乾臭穢,煩躁,便秘,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玉女煎。
方中以石膏、知母清胃瀉火,地黃、麥冬養陰清熱,牛膝引血下行,共奏瀉火養陰,涼血止血的功效。
可加大薊、小薊、白茅根、藕節等涼血止血。
熱勢甚者,加山梔、丹皮、黃芩清熱瀉火;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通腑瀉熱;陰傷較甚,口渴、舌紅苔少、脈細數者,加天花粉、石斛、玉竹養胃生津。
肝火上炎症狀:鼻衄,頭痛,目眩,耳鳴,煩躁易怒,面目紅赤,口苦,舌紅,脈弦數。
治法:清肝胃火,涼血止血。
方藥:龍膽瀉肝湯。
方中以龍膽草、柴胡、梔子、黃芩清肝瀉火;木通、澤瀉、車前子清利濕熱;生地、當歸、甘草滋陰養血,使瀉中有補,清中有養。
可酌加白茅根、蒲黃、大薊、小薊、藕節等涼血止血。
若陰液虧耗,口鼻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者,可去車前子、澤瀉、當歸,酌加玄參、麥冬、女貞子、旱蓮草養陰清熱。
氣血虧虛症狀:鼻衄,或兼齒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頭暈,耳鳴,心悸,夜寐不寧,舌質淡,脈細無力。
治法:補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
本方由四君子湯和當歸補血湯加味而成。
方中以四君子湯補氣健脾;當歸、黃芪益氣生血;酸棗仁、遠志、龍眼肉補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氣醒脾,使之補而不滯。
全方具有補養氣血、健脾養心及益氣攝血的作用。
可加仙鶴草、阿膠、茜草等加強其止血.作用。
對以上各種證候的鼻衄,除內服湯藥治療外,鼻衄當時,應結合局部用藥治療,以期及時止血。
可選用:①局部用雲南白藥止血;②用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③用濕棉條蘸塞鼻散(百草霜15g,龍骨15g,枯礬60g,共研極細末)塞鼻等。
引自: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591&extra=page%3D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