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寒熱門寒熱二厥】 [打印本頁]

作者: ljx0012無知    時間: 2012-8-3 04:55
標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寒熱門寒熱二厥】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寒熱門寒熱二厥

 

寒熱二厥:

 

《素問》黃帝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

 

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岐伯曰:陰氣起於五指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

 

帝曰:寒厥何為而然也?岐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

 

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榮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榮其四肢也。

 

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搏,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

 

夫酒氣盛而 悍,腎氣日衰,陽氣偏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靈樞‧顛狂》篇,厥逆為病也,足暴清,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

 

暖取足少陰,清取足陽明。

 

清則補之,溫則瀉之。

 

《儒門事親》云:西華李政之病寒厥,其妻病熱厥,前後十余年,其妻服逍遙散十余劑,終無效。

 

一日命予診之,二人脈皆浮大而無力。

 

政之曰:吾手足之寒,時時漬以熱湯,漬而不能止;吾婦手足之熱,終日沃以冷水,沃而不能已者,何也?予曰:寒熱之厥也。

 

此皆得之貪飲食,縱嗜欲,遂出《內經‧厥論》證之。

 

政之喜曰:十年之疑,今而釋然,縱不服藥,愈過半矣。

 

仆曰:熱厥者,寒在上也。

 

寒厥者,熱在上也。

 

寒在上者,以溫劑補肺金。

 

熱在上者,以涼劑清心火。

 

分取二藥,令服之不輟,不旬日,政之詣門謝曰,寒熱厥者皆愈矣。

 

《原病式》謂厥者有陰陽之辨,陰厥者,原病脈候皆為陰證,身涼不渴;脈遲細而微也。

 

陽厥者,原病脈候皆為陽證,煩渴譫妄,身熱而脈數也。

 

若陽厥極深,或失下而至於身冷,反見陰證,脈微欲絕而死者,正為熱極而然也。

 

王安道曰:熱極而成厥逆者,陽極似陰也。

 

寒極而成厥逆者,獨陰無陽也。

 

陽極似陰用寒藥,獨陰無陽用熱藥,不可不辨也。

 

葉氏曰:《內經》所謂寒熱二厥者,乃陰陽之氣逆而為虛損之證也。

 

寒厥補陽,熱厥補陰。

 

正王太仆所謂壯水之主以鎮陽光,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此補其真水、火之不足耳。

 

仲景、河間、安道所論厥證,乃傷寒手足之厥冷也。

 

證既不同,治法亦異。

 

寒厥,表熱裡寒,下利清穀,食入即吐,脈沉伏,手足冷,四逆湯主之。

 

熱厥,腹滿身重,難以轉側,面垢譫語遺溺,厥冷自汗,脈沉滑,白虎湯主之。

 

熱厥,手足熱而游赤,宜升陽泄火湯。

 

若大便結實,大柴胡湯主之。

 

寒厥,手足冷,以附子理中湯。

 

指尖冷,謂之清,理中湯主之。

 

寒熱二厥】 《素問》黃帝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

 

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岐伯曰:陰氣起於五指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

 

帝曰:寒厥何為而然也?岐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

 

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榮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榮其四肢也。

 

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搏,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

 

夫酒氣盛而 悍,腎氣日衰,陽氣偏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靈樞‧顛狂》篇,厥逆為病也,足暴清,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

 

暖取足少陰,清取足陽明。

 

清則補之,溫則瀉之。

 

《儒門事親》云:西華李政之病寒厥,其妻病熱厥,前後十余年,其妻服逍遙散十余劑,終無效。

 

一日命予診之,二人脈皆浮大而無力。

 

政之曰:吾手足之寒,時時漬以熱湯,漬而不能止;吾婦手足之熱,終日沃以冷水,沃而不能已者,何也?予曰:寒熱之厥也。

 

此皆得之貪飲食,縱嗜欲,遂出《內經‧厥論》證之。

 

政之喜曰:十年之疑,今而釋然,縱不服藥,愈過半矣。

 

仆曰:熱厥者,寒在上也。

 

寒厥者,熱在上也。

 

寒在上者,以溫劑補肺金。

 

熱在上者,以涼劑清心火。

 

分取二藥,令服之不輟,不旬日,政之詣門謝曰,寒熱厥者皆愈矣。

 

《原病式》謂厥者有陰陽之辨,陰厥者,原病脈候皆為陰證,身涼不渴;脈遲細而微也。

 

陽厥者,原病脈候皆為陽證,煩渴譫妄,身熱而脈數也。

 

若陽厥極深,或失下而至於身冷,反見陰證,脈微欲絕而死者,正為熱極而然也。

 

王安道曰:熱極而成厥逆者,陽極似陰也。

 

寒極而成厥逆者,獨陰無陽也。

 

陽極似陰用寒藥,獨陰無陽用熱藥,不可不辨也。

 

葉氏曰:《內經》所謂寒熱二厥者,乃陰陽之氣逆而為虛損之證也。

 

寒厥補陽,熱厥補陰。

 

正王太仆所謂壯水之主以鎮陽光,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此補其真水、火之不足耳。

 

仲景、河間、安道所論厥證,乃傷寒手足之厥冷也。

 

證既不同,治法亦異。

 

寒厥,表熱裡寒,下利清穀,食入即吐,脈沉伏,手足冷,四逆湯主之。

 

熱厥,腹滿身重,難以轉側,面垢譫語遺溺,厥冷自汗,脈沉滑,白虎湯主之。

 

熱厥,手足熱而游赤,宜升陽泄火湯。

 

若大便結實,大柴胡湯主之。

 

寒厥,手足冷,以附子理中湯。

 

指尖冷,謂之清,理中湯主之。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