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門法律 卷五 瘧證門方 二十四味斷瘧飲335】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2 08:26
標題: 【醫門法律 卷五 瘧證門方 二十四味斷瘧飲335】

醫門法律 卷五 瘧證門方 二十四味斷瘧飲335

 

二十四味斷瘧飲  治久瘧。

 

常山(酒炒) 草果 檳榔 知母(酒炒) 陳皮 青皮 川芎 枳殼 柴胡 黃芩荊芥 白芷 人參 紫蘇 蒼朮 白朮 半夏 良薑 茯苓 桂枝 葛根 甘草 杏仁 烏梅(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發日早服。

 

昌按:此方治久瘧母瘧,邪氣散漫,表裡俱亂。

 

廣其法以求之,然仍不離小柴胡湯為主,亦可喜也。

 

治瘧,因勞役憂思而作,汗多食少倦甚者,補中益氣湯。

 

(方見虛勞門) 小柴胡東加常山,截瘧神效。

 

(方見黃膽門) 婦人久瘧,用小柴胡,合四物湯服之。

 

(小柴胡湯見黃膽門,四物湯見婦人門。)

 

小兒瘧疾,有痞塊,生地、芍藥各一錢、陳皮、川芎、炒黃芩、半夏各一錢,甘草三分,加薑煎,調醋炙鱉甲末效。

 

《正傳》有二男子,皆年四五十,各得 瘧三年。

 

俱發於寅申巳亥日,一人晝發,發於巳而退於申。

 

一人夜發,發於亥而退於寅。

 

晝發者,乃陰中之陽,病宜補氣解表,與小柴胡倍柴胡、人參,加白朮、川芎、葛根、陳皮、青皮、蒼朮。

 

夜發者,為陰中之陰,病宜補血疏肝,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青皮,各與十帖,加薑棗煎,於未發前二時,每日一帖。

 

服至八帖,同日得大汗而愈。

 

丹溪治一人,因勞役發嗽得 瘧,又服發散藥,變為發熱,舌短,語言不正,痰吼有聲,脈洪實似滑。

 

先用獨參湯,加竹瀝二蛤殼,一服後,吐膠痰,舌本正,後用黃 人參湯,半月愈。

 

一婦病瘧,三日一發,食少,經不行已三月,脈無,時寒,議作虛寒治。

 

疑誤,再診見其梳洗言動如常,知果誤也。

 

經不行,非無血,為痰所凝。

 

脈無,非血氣衰,乃積痰生熱,結伏其脈而不見耳。

 

當作實熱治,與三化丸。

 

旬日後,食進脈出,帶微弦,謂胃氣既全,雖不藥,瘧當自愈而經行也,令淡滋味,果應。

 

一婦 瘧月余,間日發於申酉,頭與身痛,寒多喜極熱辣湯,脈伏面慘晦,作實熱治之,以十棗湯為末,粥丸黍米大。

 

服十粒津咽,日三次,令淡飯半月,大汗愈。

 

一婦人痢,因哭子變瘧,一日五六作,汗如雨,不吐,脈微數,疲甚。

 

無邪可治,陰虛陽散,命在旦夕,遂用參術二兩、白芍一兩、黃 半兩、炙甘草二錢,作四大劑,服之而愈。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