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二 咳嗽 方法251】
痰嗽因酒傷肺,栝蔞仁、杏仁俱杵如泥,黃連為末,以竹瀝入紫蘇葉煎,再入韭汁調丸服。
一方用青黛、栝蔞,蜜丸噙化以救肺。
久嗽,有積痰留肺脘中如膠,氣不能升降,或挾溫與酒而作,茜根(俗名過山龍,童便浸)、僵蠶、炒海粉、栝蔞仁、蜂房、杏仁、神麯為末,薑汁、竹瀝調,噙化。
痰嗽氣急,蒼朮三兩,香附一兩半,蘿卜子蒸、杏仁、栝蔞仁、半夏各一兩,黃芩、茯苓各五錢,川芎三錢,丸服。
嗽而有痰,宜灸天突穴、肺 穴,以泄火熱,瀉肺氣。
食積痰嗽發熱,半夏、南星為君,栝蔞、蘿卜子為臣,青黛、海石、石 為使,薑汁浸,蒸餅丸服。
食積痰嗽,三補加二母炒為末,丸如椒核大,以竹瀝、藕汁吞之。
(三補,芩、連、柏也。二母,知、貝母也。)
肺脹者,主收斂。
(戴氏曰:動則喘滿、氣急聲重者是也。)
肺因火傷極,遂成鬱遏脹滿,用訶子為君,佐以海粉、香附、青黛、杏仁之類。
肺脹,鬱遏不得眠者,難治。
凡嗽,春是春升之氣,夏是火炎於上,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束,用藥發散之後,必以半夏等藥,逐去其痰,庶不再作。
早晨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至此時火氣流入肺中,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知母、石膏降之。
午後嗽多者,屬陰虛,四物東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
黃昏嗽多者,火氣浮乘肺,不宜用涼劑,以五味子、五倍斂而降之。
嗽而脅痛,宜以青皮疏肝氣,後以二陳東加南星、香附、青黛、薑汁。
一云:實者,白芥子之類。
嗽而心煩不安,六一散加辰砂服。
嗽而失聲,潤肺散。
訶子肉 五倍子 五味子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蜜丸噙化。
(以上丹溪方法凡三十八條)。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