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
人之心術,多欲則險,寡欲則平。
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
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時至今日,科技之發展已非神話可言表。
技術使人無所不能,科學令人無所不知。
然我屬幸福之感倍窮於古人,且我屬無所適從於生活。
嗚呼!心空矣。
而今,人類已淪為商品,出入於人才市場、勞務市場。
以至學者選專業思社會之所需,而非己之所趣。
人乃求幸福而存,然其不得不與他人,與世界聯而束己,而定己命。
若個人之志高乎世界之志,則僅可虛無縹緲。
為此,人則變己以應社會,你要何人,我為何人。
百變神君,就此問世!求知不為求己之價值,而為升己之使用價值,以便求功名。
一生求財求名,死曰:“厭矣!”……嗟夫!一切一切,盡在私欲! 縱觀古人,郭霸嘗元忠之便液,之問奉五郎之溺器,朝夕挽公主車之履溫,都堂拂丞相須之丁謂。
皆因名利所惑,書之簡冊,千古恥笑。
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其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人若懷可欲、不知足之心,則貪念自生,諂態自現。
僅知足之滿足感,是為真滿足。
老子又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沈醉於聲色犬馬與口腹物欲則使人神昏意亂,肢損體殆。
故老子教人去欲,曰:“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黃帝內經》又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於生活起居、待人處事應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以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
人之心術,多欲則險,寡欲則平。
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
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且莊子曰:“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足。”《淮南子》則更為透徹,以為至人之治需約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誘慕,除其嗜欲,損其思慮,約其所守則察,寡其所求則得。
寡欲已為君王治世之要。
陶淵明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句謂我屬無欲則靜。
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此則語我屬靜乃人之性。
又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可見靜方可成事,躁則一事無成。
靜者求學則與日俱進,從政則大功告成,將軍則無往不勝。
孫子曰:“靜如處女,動若脫兔。”即冷靜思考,敏捷行動。
今日,電視、電腦與電玩充斥我之頭腦,使我心不靜,不靜則不專,此則我成績不好之由也。
故諸葛亮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此乃亮一生求學之道。
我以其移之事業,亦可。
其中,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更當為我屬銘記!
引用: 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5/13270.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