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DNA指紋─橘枳之辨】 [打印本頁]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2-7-16 21:35
標題: 【DNA指紋─橘枳之辨】

DNA指紋─橘枳之辨

 

更新日期:2011/06/23 00:57 ◎編者

 

自從八○年代中,英國科學家阿萊克·傑弗里斯(Alec Jeffreys)發明DNA指紋技術以來,它解決了人類長期以來一些常見的、不斷困惑的問題,這些令人著迷的問題包括:這個孩子是我的嗎?

 

我是誰的兒子?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嗎?我們是雜種嗎?


為什麼夫妻明明都是台灣人卻生出皮膚白皙,頭髮、眉毛、睫毛都是金色,綠眼珠的小孩?妻子可沒有外遇,但為什麼黑人夫婦會生出金髮小孩,而白人夫婦卻生出黑小孩?


一般人記不得三代以前的事,過去三百年來,曾是日不落國的大英帝國,其人民難免在海外留下眾多種子,每當有移民爭議,例如申請英國籍或要求分遺產時常常困擾當局,英國科學家會率先發明DNA指紋其來有自,而台灣「安平追想曲」也提供了這一扇想像的窗戶:「風吹金髮思情郎…不知爹親二十年,思念想要見,只有金十字…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近年來各國親子鑑定中心發現不符的結果約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十之間,DNA指紋除了澄清人倫關係,它也可望粉碎民族主義迷思。

 

一般人受了本國的愛國基礎教育後,往往不假思索的自以為是什麼人,這一點林媽利教授有關台灣居民與南島民族的基因研究倒是提供了許多洞見,大大顛覆了中國人和台灣人的皮相。


處在移民十字路口的台灣居民其實都是混血種!以父姓傳承的台灣社會往往忘了祖母的血統,而族譜更常忽略母系,甚至造假。或許出於自信,英國人常常自我解嘲的說自己是雜種(mongrel),血液裡流著塞爾特、維京、丹麥、盎格魯、撒克遜、諾曼等數不清的血液。


《魯賓遜漂流記》作者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曾經寫下一首詩《純正出身的英格蘭人》,針對「純正」,詩中反倒提出「我們都是雜種」,興奮地道出「如是從所有人種之混合中起始,那異質之物,英格蘭人。

 

在饑渴的強姦之中,憤怒的欲望孕生,在濃妝的不列顛人和蘇格蘭人之間,他們繁衍的後裔迅速學會彎弓射箭」。專研民族主義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其所著《想像的共同體》序言中便引用了笛福的詩,大大諷刺了民族主義的神話和謬誤。


DNA指紋也被用來協助警方偵查犯罪,例如最近偵破的一九九○年發生的北市成德國小女童姦殺案,靠的正是DNA指紋而揪出涉案的蔡姓兄弟。

 

事實上,傑弗里斯早期發展DNA指紋時也被用來協助偵查犯罪,他聲名大噪的原因是將DNA指紋運用在一九八三和一九八六年發生在萊斯特郡的兩起青少女姦殺案,使嫌犯柯林·皮區佛克(Colin Pitchfork)定罪。


一九八六年姦殺案發生時,警方鎖定一名十七歲的嫌犯,而他也承認犯案,但他否認犯下一九八三年的案子,但是兩案的法醫學檢查又是同一人所做。

 

警方於是求助傑弗里斯,並將該郡五千名男人做DNA指紋檢驗,但仍無所獲,後來是一名男子得意揚揚的宣稱他替別人受測而賺了兩百英鎊,警方循線發現迴避檢驗的麵包師傅正是凶手!

 

DNA指紋不但擒獲真兇,還免去原來嫌犯的冤獄。


可悲的是橘越淮為枳,不久前的江國慶翻案顯示DNA指紋並非萬能,除了檢體可能遭受污染、掉包之外,在台灣這項強大的技術竟然遇到有心作壞、無能和曲解的檢調人員和結構問題,嗚呼哀哉!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23/128/2tsfe.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