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三章心得】
本帖最後由 方格 於 2013-4-18 23:56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三章心得</FONT>】</FONT></STRONG></P><STRONG><P><BR>預習前我的理解:</P>
<P><BR>彖者,言乎象者也。</P>
<P><BR>論卦義文字者,講於外觀與狀態者並行。</P>
<P><BR>爻者,言乎變者也。</P>
<P><BR>交錯者,講於更改者並行。</P>
<P><BR>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P>
<P><BR>幸運的不祥與災禍者,講於他錯過獲取並行。</P>
<P><BR>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P>
<P><BR>事後懊惱追恨捨不得者,講於他的小毛病與缺點並行。</P>
<P><BR>无咎者,善補過也。</P>
<P><BR>沒有過失者,專長於將破裂與破損的地方修好錯誤並行。</P>
<P><BR>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P>
<P><BR>這所以眾多價值高的地位低下得人在於所在的地方,同時小大者在於吉凶所用的符號,論幸運的不祥與災禍在於文詞。</P>
<P><BR>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P>
<P><BR>擔心與焦慮事後懊惱追恨捨不得者在於在兩者之間,令人驚慌的撼動沒有過失者在於事後懊惱。</P>
<P><BR>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P>
<P><BR>這所以吉凶所用的符號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小大,言詞存在災害平和,言詞也者,每個點出他地方與位置此。</P>
<P><BR>2013年04月16日晚,我聽到老師解釋記錄如下: </P>
<P><BR>彖者,言乎象者也。</P>
<P><BR><FONT color=red>統論卦義的文字者,說於外觀與狀態者並行。</FONT></P>
<P><BR>爻者,言乎變者也。</P>
<P><BR><FONT color=red>交錯者,說於更改者並行。</FONT></P>
<P><BR>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P>
<P><BR><FONT color=red>幸運的不祥災禍者,說於他的錯過獲取並行。</FONT></P>
<P><BR>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P>
<P><BR><FONT color=red>事後懊惱捨不得者,說於他的稍微毛病與缺點並行。</FONT></P>
<P><BR>无咎者,善補過也。</P>
<P><BR><FONT color=red>沒有過失者,專長於添足所缺少的錯誤並行。</FONT></P>
<P><BR>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P>
<P><BR><FONT color=red>這本來的眾多重視輕視者含有於等級,同時小大者含有於所用的符號,爭論幸運的不祥災禍者含有於文詞。</FONT></P>
<P><BR>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P>
<P><BR><FONT color=red>擔心焦慮煩惱事後懊惱捨不得者含有於兩者之間傳達,突然而來的沒有過失者含有於事後懊惱。</FONT></P>
<P><BR>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P>
<P><BR><FONT color=red>這本來的所用的符號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小大,文詞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不安全改變,文詞並行者,每個點出他的位置此。</FONT></P>
<P><BR>世間萬物各種形態,如果您要掌握它們吉凶的定義,而卦又可以蓋含天地萬物的種類,所以您一定要深入了解卦的層次,就要懂得卦外觀與狀態,如溫度、金屬、色澤、天氣等等,只有對卦了解得越多越精細,才能論的多與細。</P>
<P><BR>八卦可為父,可為母,它們都是三爻代表本體之卦,三爻稱呼天(上炁)人(中炁)地(初炁),而一爻又由天、人、地三炁組成,人不在就是陰爻,人在就是陽爻。</P>
<P><BR>三般卦包括本卦、變卦、互卦三者,本卦也就是父卦與母卦都是包含乾卦、兌卦、離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P>
<P><BR>變卦也就是因為有改動,是時間父卦的改變,還是母卦的改變,再組合出一個新的子孫卦來論定吉凶;<BR><BR>互卦也就是一個六爻父母卦除去父上炁與母下炁,再來看能得到什麼幫助。</P>
<P><BR>我們掌握知識是為了做事情更能得心應手的使用,接下去文章說到人的需求,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要的最終目標是什麼,然後要明白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會得到什麼,會失去什麼,只有明白自己的目標才能更詳細的判斷得失與吉凶。</P>
<P><BR>就像我們跟隨老師學習,最終目標是要可以掌握先機,勝人一籌而脫離貧困,而這期間就必須遵守規矩,必須達到老師規定的權限,該交的作業要交,只有少犯錯才能穩住資源,除了這些以外,我們為人也要達到聖人的定義,因為這套學術是不可能傳授給一個品行不良之人,凡事我們都要改進,往更好更高的層次進步。</P>
<P><BR>修正自己的錯誤是極痛,這算是凶,但這是必經目標過程,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離目標更近一步,這算是吉。</P>
<P><BR>我們社會上有行行色色的人,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以至於困惑,正所謂得到不代表是您的需求,而您需求的不一定得到,就好比我們每買一件東西都認為它是必須品,買下,過幾天又發現它沒什麼用處,也越看越不喜歡,結果丟掉了,這便是得到不代表是您的需求;<BR><BR>再有就像女人買衣服,永遠也沒有止境的那天,即使滿櫃滿箱的衣服,依舊覺得少一件,這些都是我們自己不明白自己的所需而造成的困惑也罷,浪費也罷。</P>
<P><BR>如果懂得自己的所需,知道自己的缺點就要去修正,機會是有限的,如果還是沒有修正,那麼只能是事前擔心,事後焦慮的「悔吝者」;</P>
<P><BR>相反,如果懂得自己的所需,能修正自己的缺點,便是更接近聖人,那麼做起事情來自然考慮的比較完全,比較周到,把有可能發生的錯誤機會都做好準備,那麼自然可以少犯錯的「无咎者」。</P>
<P><BR>事物存在重視與輕視之分,原因在它所在的位置,位置裡面又有分小大,小是因為事物都只能居於一度,而空間的大小,又驅動重視與輕視的時間段,所以吉凶已經點明!</P>
<P><BR></STRONG> </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