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溝通】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風險溝通</FONT>】</FONT></STRONG></P> <P><STRONG>「風險溝通」為風險管理中所使用的技巧,根據一地區可能會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事件,以此事件可能的影響做為討論的基礎,與社區、地方居民進行意見上的交流,並以此做為後續管理方式、政策制定等修正的依據。</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藉由與當地居民進行公聽會的方式,分析居民的意見背後所代表的緣由,並且以可能發生風險的防制策略與補償措施等項目,作為溝通的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事件發生前,可以修正策略。</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事件發生後,也可進行風險溝通。</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風險溝通成為風險管理之技巧,與可能的因應策略之探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風險溝通的施行當中,必須確認溝通的對象真正意見為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由於風險溝通具有公開、公眾參與等性質,因此在進行風險溝通時,必須格外注意溝通的方式,以及溝通者與被詢問者的相互關係,如此才能瞭解風險溝通的意義與目的,開啟後續風險管理政策之制定。</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臺灣地區由於可能的環境災害與開發行為,都需要與權益關係人溝通,而溝通民意對政策的反應、環境事件中的因應,都是風險溝通必要的步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環境品質的確保、環境影響評估的公共參與下,才能將爭議降到最小、將環境風險減到最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臺灣的環境影響評估政策,便是要制定如何將環境風險降低的方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從開發前、開發中與開發後,各階段的公共參與,都是風險溝通的措施。</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48</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