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3-22 18:09:07

【史學●原堆積】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原堆積</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原堆積」原本是一個關於地質學的名詞,就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就是指地層從開始沉積以來,沒有被其他外力所擾亂的原始堆積層。</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我們都知道,在自然環境中,地層堆積是由風力、水力等自然營力透過搬運沉積,由下而上的沉積各種物質,形成堆積,而此種堆積若沒有經過後期如板塊運動、火山活動、造山運動等自然營力,或是如農耕翻土、建築活動等人類行為的外力擾動,甚或是地層中其他生物的擾動行為,在垂直及水平空間上都維持在原位置的堆積,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原堆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過去人類所遺留下來的器物與生活遺跡,在遺留的地點持續堆積,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之後,被掩埋在地層中,變成自然環境中沉積物的一部份,考古遺址也因此而形成,這種情況也被考古學者引用稱為「原堆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當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遺址,並且要進行發掘的時候,應該要先了解遺址範圍內的地層堆積情形,觀察地層是不是有被自然營力或人為因素所擾亂,藉此判定遺址所在的地層堆積是原堆積或是曾遭擾動過的二次堆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若是遺址的所在位置是未經擾亂的原堆積地層,那麼研究者可以判定遺址內出土的遺物與遺跡,是保存在它們被過去人類所使用、活動及丟棄的原來位置上,因此器物與現象的空間分布就可以直接與過去人類的行為及活動範圍相連結,而不需要去顧慮後期各種外力對遺址擾亂對研究分析可能造成的干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考古遺址都是處於原堆積的狀況,遺物與遺跡有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離開其原來沉積的位置,例如在台灣地區常見的農耕活動、工程施工等常將原堆積搬動,甚至會堆到其他的地方,因此考古學家在解釋他們所發掘出來的物質資料時,必須先考慮遺址週遭的地質沉積情況,以避免對出土遺物與遺跡有錯誤的分析與解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284</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學●原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