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商業心理學】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科學●商業心理學</FONT>】</FONT></STRONG></P> <P><STRONG>商業心理學,係由史谷脫(Scott)於西元一九○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在美國西北大學發表「心理學在廣告上的應用」的演講而發韌。</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三年出版廣告理論一書,是商業心理學的第一本著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商業心理學,係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概念和通則,研究人類在行銷活動中的行為的一門科學,是屬於應用心理學中的一個分支。</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從現代行銷學的觀點來看,商業心理學的範疇至少應包含五項:商品、銷售、廣告、消費者、促銷的心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商品的心理方面,主要著重於產品商品化的問題,包括了產品的命名、價格的訂定,及包裝等三個主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產品的命名以簡單易記、容易引發消費者的注意、能指明產品的特性及社會象徵為原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而價格的訂定,則必須考慮高價政策(一分錢一分貨)及心理性價格的概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包裝上則以能使消費者產生良好的品牌映象(BrandImage)為原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銷售心理方面,行銷通路的選擇,及市場區隔(MarketingSegmentation)是重要的主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產品商品化之後,如何能有效的由銷售者的手上,傳給購買者,和銷售通路的選擇有莫大的關係,廠商必須決定採用直接銷售(如推銷員登門推銷)或間接銷售(如透過零售商)或兩者兼用的方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於市場區隔,是指必須將消費者的特性加以分類,並依照不同的類別擬訂行銷方針或政策,以收最佳的效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廣告心理方面,依照鮑爾(Bauer)的說法,人類對廣告的吸收,可分為三個層次:一、個人接觸到廣告,二、個人知道廣告的存在,三、個人了解廣告的內容,並轉變為購買行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何設計廣告,使廣告能引起消費者注意、了解,進而使消費者喜愛廣告中的商品,而去購買,乃廣告心理的主要課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消費者心理方面,消費者是一個人,故基本的人類行為歷程,都可以用來解釋、說明,及預測消費者的行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基本的人類行為歷程有學習、動機、知覺、人格,及社會心理(如態度)等,均可以說明及闡釋消費者個人的行為,裨使商品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促銷心理方面,即利用降低價格、折扣、廣告訴求、團體或個人影響力等方法,進一步提高商品的銷售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基本上,上述作法必須能挑起消費者的衝動,而產生購買行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莊仲仁)</STRONG></P>
<P><STRONG></STRONG> </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747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