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2-12-14 06:39:10

【中華百科全書●俄文●第二國際】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俄文●第二國際</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第二國際,不是第一國際之復活,亦非第一國際之延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正式名稱為社會主義國際。</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自第一國際宣告解散後,當時德國因拉薩爾之努力,勞動運動勃起,馬克斯與拉薩爾合作,成立德國社會民主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同時英、法之工會運動與社會運動亦興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西元一八八九年,法國改良派與馬克斯主義派分別在巴黎舉行社會主義大會,兩者共同抗拒無政府主義者,合併成立「社會主義國際」。</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社會主義國際成立後,聲勢日盛,曾於一八八九、一八九一、一八九三、一八九六、一九○○、一九○四、一九○七、一九一二年,先後在巴黎、布魯塞爾、蘇黎世、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司徒嘉德、哥本哈根、巴塞爾等地舉行九次代表大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二國際之特點,在組織上以德國社會民主黨為主體,在學術上對反馬克斯主義有貢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到第六次代表大會時,修正主義伯恩斯坦影響力加強,在政策上已分裂為三派:右派(包括各國改良派及修正主義者)、中派(此派人數較多,包括有著名之政黨領袖、政論家、思想家)、左派(此派主張階級鬥爭,提出比較急進之決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馬克斯死於一八八三年,恩格斯繼續領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恩格斯死於一八九二年,德國社會民主黨與國際內之理論家為考茨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十九世紀末,德國社會主義者出現一新人物伯恩斯坦,與正統派相抗衡,稱修正主義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社會主義國際曾通過「反戰」決議,並號召戰爭爆發時,應「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以推翻本國政府,實現社會革命。</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迨大戰發生後,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均支持其政府為祖國而戰,於是第二國際宣告解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呂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506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華百科全書●俄文●第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