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社會工作】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社會工作</FONT>】</FONT></STRONG></P> <P><STRONG>這一名詞,包含了意念與本體二種意義。</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就意念言,個人的施捨、宗教的慈悲、德政的憐憫,構成了賑災恤貧,澤及孤寡傳統性的社會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迨至近代,社會的結構隨著工業化而改變,傳統的社會工作不得不隨社會的演化而蛻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西元一九五○年的聯合國國際社會工作調查報告中說,社會工作的種類有三:一為個人的慈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為公私機構協助不幸者解決困難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為由社工人員協助當事人發揮潛力,改善生活的專業服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自然這三者都是社會工作,只是深度有所不同而已,近年專家們已有較為接近的看法,大家同意「社會工作是運用個人潛能與社會資源,以求協助個人調適環境的一種方法與技術」。</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申而言之,可以說社會工作:一、是維護個人與社會正常開係,保障人權尊嚴,以求個人人格充分發展的知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二、是發展個人內在潛力,運用外來資源以求生活更好的一種技術。</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三、是協助個人解決問題,並進而改善個人生活擴展到改善整體生活的一種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四、是達到社會福利目標的一種專業。</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由以上的引伸,我們可以說現代的社會工作是具有知識、技術、過程、專業四大特性,也就因為具有這種特性,所以使各國的社會工作在專業觀念、實務方法、人才運用、功能發揮上,一方面因為文化背景、經濟狀況、人才多寡而造成差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方面又因透過國際會議與專業團體的溝通而使基本觀念、方法運用、項目範圍,與專業標準日趨接近,這種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態勢,使各國社會工作益發顯得多采與繁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就本體言又可就本質、方法、內容、人員來探討:就本質言:要人道化與科技化兼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人道是介於人性與人權之間,他是人性的系統化,人權的廣泛化,用最簡單的說明,就是「給的慷慨,愛的尊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科技化乃是借重其他科學知識,來擴大社會工作功能。</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就方法言:社會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通常以社會個案工作、社會團體工作,及社區工作三大方法為主,間有加社會行政、社會研究等不同之說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就內容言:視國力許可而有意境與範疇之高低廣狹。</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只要是採用社會工作的方法,都可稱為社會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就人員言:要大眾化與專業化必須兼顧。</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大眾化指的是志願服務,專業化指的是從業人員必須在專業教育、會社、守則、證照的管制下活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這樣不僅可以保障工作員本身,尤能夠保護服務對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社會工作能夠這樣,不僅有架構,而且也有內涵,為了要使這些特性能維持與發揚,於是必須改進社會工作教育來配合,藉求服務素質的提高,來使民眾獲惠澤。</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蔡漢賢)</STRONG></P>
<P><STRONG></STRONG> </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204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