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7 00:58:00

【洛特卡定律】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洛特卡定律</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Lotka'sLaw</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洛特卡定律係由人口問題專家洛特卡(AlfredJamesLotka,1880-1949)所提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是一著名的文獻統計定律,主要在顯示著作者人數與他們所發表論文數量的關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洛特卡為了肯定不同才能的科學家和學者,對科學進步所作的貢獻亦不同之定律,他以化學和物理兩學科的科學家為研究對象,以美國出版的[化學文摘](ChemicalAbstracts)1907-1916年10年間之論文作者姓名是A和B字母為首者共6,891位,對其著作作頻率統計分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同時對德國出版的[物理史料一覽表](GeschichtstafelnderPhysik,1910年)中所載1,325篇物理學家著作進行統計分析,以對數坐標表現出作者頻率和論文數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二者基本上都是呈直線關係,洛特卡利用最小平方法(MethodofLeastSquare)分別計算出[化學文摘]的直線斜率為-1.888±0.007,[物理史料一覽表]的則是-2.021±0.017,其值皆近似為-2。</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根據此結論,假設寫X篇論文的作者頻率(即該著者占著者總數的比例)為f(X),則其公式為:1926年,洛特卡發表論文[科學生產力的頻率分布](TheFrequencyDistributionofScientificProductivity),文中提出此著名的科學生產力倒平方律(InverseSquareLawofScientificProductivity),即所謂的洛特卡定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定律說明發表X篇論文著作數約等於X篇論文數的倒平方數,按此比例,所有寫過一篇論文的作者比例大約是占作者總數的60.79%,由此定律可以計算出常數C之值:洛特卡定律原是針對科學論文及科學家的活動規律進行研究獲得的結果,應用在資訊科學領域亦是很有意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可以用來研究作者與其著作量之間的關係,或是期刊及其所刊載論文數量出現頻率之間的關係等,藉以預測特定學科的作者數量和文獻數量,掌握文獻的增加減少趨勢,以利資訊檢索、文獻管理,是研究有關文獻分布的重要法則之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洛特卡定律是對物理、化學兩學科抽樣研究出的理論,並非精確的統計分布,是以該定律的應用,其研究的學科要相對穩定,研究的論文時間區間要夠長,作者人數要夠大,精確性才會相對提高。</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特卡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