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 發表於 2012-9-27 23:55:52

【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學習心得】

本帖最後由 江南布衣 於 2012-9-28 10:55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red>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學習心得</FONT>】<BR><BR></STRONG></P>
<P><STRONG>原文:<BR><BR>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BR><BR></STRONG></P>
<P><STRONG>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BR><BR></STRONG></P>
<P><STRONG>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BR><BR></STRONG></P>
<P><STRONG>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BR><BR></STRONG></P>
<P><STRONG>知此兩者亦稽式。 <BR><BR></STRONG></P>
<P><STRONG>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BR><BR></STRONG></P>
<P><STRONG>玄德深矣遠矣; <BR><BR></STRONG></P>
<P><STRONG>與物反矣! <BR><BR></STRONG></P>
<P><STRONG>然後乃至大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自己原來理解:<BR><BR>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BR><BR></STRONG></P>
<P><STRONG>舊而傳統此正面的事當作方法的人,不是用聰慧人,且用不聰明此。</STRONG></P>
<P><BR><STRONG>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BR><BR>人此不容易管理,因為他的聰明非常。<BR><BR></STRONG></P>
<P><STRONG>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BR><BR>所以用聰明管理地區,地區此盜竊;<BR><BR></STRONG></P>
<P><STRONG>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BR><BR>非用聰明管理地區,地區此吉祥。<BR><BR></STRONG></P>
<P><STRONG>知此兩者亦稽式。 <BR><BR>了解這個雙方的人也考證法則。</STRONG></P>
<P><BR><STRONG>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BR><BR>普遍了解考證法則,正確稱呼深遠奧妙規範。<BR><BR></STRONG></P>
<P><STRONG>玄德深矣遠矣; <BR><BR>深遠奧妙規範複雜啊深奧啊。</STRONG></P>
<P><BR><STRONG>與物反矣! <BR><BR>同內容與原來的不同。<BR><BR></STRONG></P>
<P><STRONG>然後乃至大順。<BR><BR>如此後於是到達差不多適合。</STRONG></P>
<P><BR><STRONG>聽完老師講解,理解層面有差距,試將正確論述如下:<BR><BR>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BR><BR></STRONG></P>
<P><FONT color=red><STRONG>舊而傳統此正面的事當作方法者,不是用聰慧人,且用不聰明此。</STRONG></FONT></P>
<P><BR><STRONG>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BR><BR></STRONG><STRONG><FONT color=red>人這不容易管理,用他的聰明程度高。<BR></FONT><BR></STRONG></P>
<P><STRONG>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BR><BR><FONT color=red>所以用聰明的管理與統理,地區的使壞作亂的人;</FONT><BR><BR></STRONG></P>
<P><STRONG>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BR><BR><FONT color=red>非用聰明管理與統理,地區的幸運。</FONT><BR><BR></STRONG></P>
<P><STRONG>知此兩者亦稽式。 <BR><BR><FONT color=red>洞悉與了解這兩者也是考察法則。</FONT></STRONG></P>
<P><BR><STRONG>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BR><BR><FONT color=red>普遍的洞悉與了解考察法則,正確稱呼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FONT><BR><BR></STRONG></P>
<P><STRONG>玄德深矣遠矣; <BR><BR><FONT color=red>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不容易了解也,深奧也;</FONT></STRONG></P>
<P><BR><STRONG>與物反矣! <BR><BR><FONT color=red>和內容與原來的不同也。</FONT><BR><BR></STRONG></P>
<P><STRONG>然後乃至大順。<BR><BR></STRONG><STRONG><FONT color=red>上述才達到大通暢。<BR><BR></FONT>這篇章節告訴我們,統治者讓我們相信自古以來無條件幫助他人是正確的。<BR><BR></STRONG></P>
<P><STRONG>如果想洗清罪惡或者積德,那就要多去幫助別人;再加上宗教與門派的玄妙真理,救一人命勝造七級浮屠、幫助他人功德無量云云,並以此當成依據教育人民;但是實際只是流於形式而已,就像現在城市裡的人喜歡在放生節放生,感覺這樣就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一樣,殊不知實際是在加速殘害生命:因為你要放生,但是沒有條件,所以就創造條件,因此去跟別人買魚,買龜,買鳥等等,認為買回來的然後放生了,就是自己的功德;但是請想想,這些可憐的小生命是怎麼來的?就是因為有市場,別人才會去捕捉,結果捉回來賣給你放了,你認為積德了可以心安理德回家了;然後再捉回來賣給下一位放生者,如此一再重復……請問,這樣是叫放生嗎?這樣與變相殺戮有何異?這種放生法,何德之有?<BR><BR></STRONG></P>
<P><STRONG>所以,人越是富有,越相信形式上所謂的功德與積德;花費不菲的捐款修廟宇、添香油錢以擋災等等,等到別人真正有困難,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不施以援助。<BR><BR></STRONG></P>
<P><STRONG>人總是有逃避的心理,總喜歡為自己的過失找藉口或者推託;而宗教正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只要皈依教派,虔誠祈禱,上帝或者佛祖就會原諒你的罪孽;所以人只要做錯事,傷害了他人,就會去宗廟裡找教主或者牧師說出自己的過錯,然後對方說上帝會原諒你的過錯,阿門……然後就可以擺脫罪惡了,曾經傷害的人、曾經犯下的事就一筆勾銷了;為此,做錯事者總喜歡用祈禱的方式洗刷自己的過錯,花費大量的財物在宗教上和形式上;就是不肯自己承認錯誤,不會親自為自己犯下的錯做出彌補措施,也不會為曾經傷害過的人道歉與補償。<BR><BR></STRONG></P>
<P><STRONG>這就是管理者愚人的方法,讓你覺得這是正確的,自古以來就是如此。<BR><BR></STRONG></P>
<P><STRONG>有如西藏的朝聖形式一樣,無論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甚至年老已邁者,都信奉自己的真神,三步一叩十步一拜,不惜花費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不遠千裡從家裡拜到神廟;認為這樣就能逃脫這輩子的窮困現狀,認為下輩子就可以得到好的人生了;正如老師所言,你這輩子有這麼多的時間你都浪費了,你這輩子都得不到了,這輩子可以通過努力得到的,你尚且不去做;為了這些看不到得不到的,你卻浪費時間了,你憑什麼擁有?你憑什麼下輩子會過得好?<BR><BR></STRONG></P>
<P><STRONG>人只要自認聰明,就會被騙;所以很多上當受騙者,不乏教授、研究生、有名望的人,管理者只要具備三點精神統治:1,創造未來的福祉;讓你相信現在做的,就是為了將來積福;2,創造節日;製造感情交流,讓人們通過節日拜祭或者情感的交流;3,讓人相信未可盡信的東西;如果你是無神論者,就讓你看神跡,如果你不信鬼怪之說,就讓你感受似有似無的經歷;這三種方法為依據統理管理,人就會乖乖的花費時間與金錢,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BR><BR></STRONG></P>
<P><STRONG>而現在的管理方法有兩種:1,保持聰明者,就嚴明執法,讓行事作亂者無所遁形;2,不用聰明者的方法,就採取包容,視而不見。<BR><BR></STRONG></P>
<P><STRONG>很明顯的對比就有如東方的教育方法與西方的教育方法:我們的教育方法就有如第一種,給他最好的,用嚴厲的教育方式,錯了就要罰,要打,不聽話就打到聽話為止,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是奴性;而西方的教育方法,就是培養其真本性,做錯事用教育,用愛感化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是有健全人格,能獨立思考的人,相同的目的,不同的管理方法,就有不同的結果與效果,所以說,考察這兩種狀況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當成依據,是很深奧很有學問的。<BR><BR></STRONG></P>
<P><STRONG>老師教導我們的,我們學習得來的工具要懂得正確運用,工具是拿來用的而不是當成神跡一樣在膜拜;人總喜歡不懂裝懂,喜歡當神人,喜歡神跡;所以管理者就很容易利用這點管理與統治,神跡顯現了,人們就信服了,這其實是自欺,道理懂的神跡其實就是知識,不懂道理,神跡永遠都是神跡。<BR><BR></STRONG></P>
<P><STRONG>所以,事實的真相與我們平常所認知的根本不同,自己沒有認知、沒有學習、沒有研究的情況下,人云亦云,難免在無意之間落入陷阱;因此,上述的所有事情都能達到通曉了解了,才能達到“大通暢”。</STRONG></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