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2818 發表於 2012-9-14 23:22:07

【丹溪心法 卷四 諸瘡痛 106】

本帖最後由 tan2818 於 2012-9-14 23:24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B><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丹溪心法 卷四 諸瘡痛 106</FONT>】</FONT> </P>
<P>&nbsp;</P>
<P>&nbsp;</P>(附天泡瘡、凍瘡)
<P>&nbsp;</P>諸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加黃連、黃芩,詳上下根稍用,及引經藥則可。
<P>&nbsp;</P>又云︰諸瘡以當下之;若性急面黑瘦,血熱之人,因瘡而痛,宜四物加黃連、黃芩、大力子、甘草。
<P>&nbsp;</P>在下 焦者,其氣能勝濕。
<P>&nbsp;</P>諸瘡藥 膿窠,治熱燥濕為主,用無名異。
<P>&nbsp;</P>乾疥,開鬱為主,用茱萸。
<P>&nbsp;</P>蟲瘡如癬狀,退蟲為主,蕪荑、黑狗脊、白礬、雄黃、硫黃、水銀。
<P>&nbsp;</P>殺蟲、樟腦、松香。
<P>&nbsp;</P>頭上多,加黃連、 方解石,蛇床定癢殺蟲,松皮炭主膿。
<P>&nbsp;</P>腫多者,加白芷開鬱;痛多,加白芷、方解石;蟲,加藜蘆、斑蝥;癢多,加枯礬;陰囊瘡,加茱萸;濕多,香油調;乾癢出血多,加大黃、黃連,豬脂調;紅色,加黃丹;青色,加青黛;蟲多,加錫灰、蕪荑、檳榔。
<P>&nbsp;</P>在上多服通聖 散,在下多須用下。
<P>&nbsp;</P>腳腫出血,分濕熱用藥。
<P>&nbsp;</P>入方︰瘡有三種。
<P>&nbsp;</P>膿泡瘡,治熱為主。
<P>&nbsp;</P>黃芩 黃連 大黃(各三錢) 蛇床 寒水石(三兩) 黃丹(半錢) 白礬(一錢) 輕粉 白芷 無名異(少許,炒) 木香(少許,痛者用) 上為末。
<P>&nbsp;</P>油調敷。
<P>&nbsp;</P>痧瘡 蕪荑(二錢) 剪草(二錢) 蛇床(三錢) 白礬(枯) 吳茱萸 黃柏(各一錢) 蒼朮 濃朴 雄黃(各五分) 寒水石(二錢) 輕粉(十帖) 上為末。
<P>&nbsp;</P>油調敷。
<P>&nbsp;</P>疥瘡藥 春天發瘡疥,開鬱為主,不宜抓破敷。
<P>&nbsp;</P>白礬(二錢) 吳茱萸(二錢) 樟腦(半錢) 輕粉(十 ) 寒水石(二錢半) 蛇床(三錢) 黃柏 大黃 又方 蕪荑 白礬(枯) 軟石膏 大黃 樟腦(各半兩,另入) 貫眾 蛇床(各一兩) 硫黃 雄黃(各二錢半) 上為末。
<P>&nbsp;</P>香油調。
<P>&nbsp;</P>須先洗瘡去痂,敷之。
<P>&nbsp;</P>一上散 雄黃(三錢半) 寒水石(一兩) 蛇床 白膠香 黑狗脊(各一兩) 黃連(五錢) 硫黃(三錢半) 吳茱萸(三錢) 白礬(枯,五錢) 斑蝥(十四個,去翅足) 上硫黃、雄黃、寒水石,另研如粉,次入斑蝥和勻,蛇床、狗脊等為極細末同研勻。
<P>&nbsp;</P>洗 瘡,令湯透去痂,用臘豬油調,手心中擦熱,鼻中臭三二次,卻擦上。
<P>&nbsp;</P>一上即愈。
<P>&nbsp;</P>如痛甚腫滿高起,加水石一倍;如不苦癢,只加狗脊;如微癢,只加蛇床子;如瘡中有蟲,加雄黃;如喜火炙 湯洗,加硫黃。
<P>&nbsp;</P>口臭不止,亦可愈也。
<P>&nbsp;</P>附方 四物湯 見婦人類。
<P>&nbsp;</P>大承氣湯 見痢類。
<P>&nbsp;</P>郭氏升麻牛蒡子散 治時毒瘡疹,脈浮,紅在表者,瘡發於頭面胸膈之際。
<P>&nbsp;</P>升麻 牛蒡子 甘草 桔梗 葛根 玄參 麻黃(各一兩) 連翹(一錢) 上 咀。
<P>&nbsp;</P>薑三片,水二盞,作一服。
<P>&nbsp;</P>升麻和氣飲 治瘡腫癤疥癢痛。
<P>&nbsp;</P>甘草 陳皮(各一兩半) 芍藥(七錢半) 大黃(半兩,煨) 干葛 蒼朮 桔梗 升麻(各一兩) 當歸 半夏 茯苓 白芷(各二錢) 乾薑 枳殼(各半錢,)《三因》有濃朴半兩 上 咀。
<P>&nbsp;</P>每服一兩,水煎。
<P>&nbsp;</P>當歸飲子 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瘡。
<P>&nbsp;</P>當歸 白芍 川芎 生地黃 白蒺藜 防風 荊芥(各一兩) 何首烏 黃 甘草(各半兩) 上 咀。
<P>&nbsp;</P>每服一兩,水煎;或為末,每服一二錢,亦 天 瘡 用防風通聖散末,及蚯蚓泥,略炒,蜜調敷,極妙。
<P>&nbsp;</P>從肚皮上起者,是裡熱發於外也,還服通聖散。
<P>&nbsp;</P>見斑疹類。
<P>&nbsp;</P>凍瘡 用煎熱桐油,調密陀僧末敷。
<P>&nbsp;</P>腳上爛瘡久不愈,先以豆腐漿水,洗三兩次,懸鉤渣 </B>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溪心法 卷四 諸瘡痛 106】